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楊柳飛絮又“如約而至”,成為北方地區一道特有的風景,但也給部分市民日常生活帶來一些煩惱。4月16日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由于前期低溫天氣,今年楊柳飄絮時間較往年推遲一周,今年全市將多措并舉,綜合治理30萬株楊柳雌株。同時,園林部門和植物園專家呼吁,要正確看待楊柳飛絮這種自然現象,楊樹和柳樹為首都綠化持續做出巨大貢獻,不能被簡單“污名化”、一砍了之。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告訴記者,去年全市啟動了楊柳飛絮治理試驗和示范工程,結合綠化景觀提升疏伐并更新優良鄉土樹種、注射花芽抑制劑和實施柳樹雌株“高接換頭”等技術措施,標本兼治,治理楊柳飛絮40萬株。
目前,市園林綠化部門已經下發通知,2018年全市將多措并舉治理楊柳雌株30萬余株。在“治標”方面,將對重點地區的楊柳雌株注射花芽抑制劑抑制花芽形成,減少飛絮,并結合林地綠地管護,優先修剪楊柳雌株過大過密的樹冠,減少飛絮產生。
同時,對飛絮集中的時間段內,采用高壓槍沖洗、及時清理收集飛絮等管護措施,避免飛絮再次隨風飄移。“治本”方面,結合園林綠化景觀提升及更新改造工程,對現有老、殘、病等楊柳樹雌株逐步更新改造,減少飛絮總量。據了解,今年全市還將建設城市綠地1萬畝,通過增加城市綠地總量,來提高綠地對楊柳絮的吸附滯留能力。
今春啟動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已經明令禁止使用楊柳雌株,在工程建設中將嚴把規劃設計和苗木質量關,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多樹種應用,打造多樹種、多品種、喬灌草相結合的混交林模式,不斷增加園林綠化樹種的多樣性,提高物種的豐富度,提升園林綠化景觀水平。
春天是柳絮漫天飛舞的季節,柳絮被吸入鼻腔后,會引起強烈的刺激,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應,皮膚上也會出現過敏性反應,如皮膚瘙癢、眼結膜發紅等,嚴重的還會影響睡眠。對于飛絮過敏者,只要采取合理措施,過敏癥狀也是可以有效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