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白芥子嗎?白芥子不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蔬菜,它是一種植物經干燥后的果實,這種果實被我們的先人發現具有一定藥用價值,因此也是一味極好的中藥材;有的人拿它與其他中藥一起來熬,有的人將它制成茶包泡水喝,那么中藥白芥子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堿、芥子酶、脂肪、蛋白質及粘液質。白芥子甙經芥子酶水解,產生異硫氰酸對羥基芐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堿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堿經堿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膽堿白芥子又被稱為辣菜子,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白芥子近球形,直徑2-2.5毫米。表面呈淡黃白色,光滑,在放大鏡下觀察,能看到細微的網紋,種皮脆薄易壓碎,剝去后有薄膜狀的胚乳粘著于種皮內表面。
白芥子的功效與作用:
1、化痰逐飲;散結消腫
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濕痰流注;陰疽腫毒。治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痹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
2、中藥白芥子善祛經絡之痰,又能利氣散結、通絡止痛
用于寒痰凝滯筋脈所致的痰濕流注、陰疽腫毒等證,可配伍鹿角膠、肉桂、炮姜等藥同用,如陽和湯。若痰滯經絡而致肩臂疼痛、肢體麻木者,可配伍木鱉子、沒藥等同用,如白芥子散。
3、中藥白芥子具有辛散利氣、溫肺散寒、祛痰化飲的作用
用治寒痰阻肺所致咳嗽氣喘、痰多清稀、胸脅滿悶,常與蘇子、萊服子同用,即三子養親湯。若痰飲停滯胸膈所致的胸脅脹痛、不能轉側、喘滿實證,則可配伍甘遂、大戟同用,即控涎丹。對于寒飲咳喘,反復發作者,亦可以本品配伍甘遂、細辛、延胡索為末,于夏日三伏以生姜搗汁調敷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每伏貼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