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的簡介、功效與作用及用法用量

          發布時間:2015-03-03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藿香,又名廣藿香、鮮藿香,有“夏日良藥”之譽,中醫認為,藿香性味辛、微溫,入脾、胃、肺經,下面具體介紹藿香的功效與作用。

        藿香.jpg 

        藿香的簡介

        又名:土藿香(《滇南本草》),杜藿香。干燥全草長約60~90厘米。莖呈四方柱形,四角有棱脊,直徑約3~10毫米,表面黃綠色或灰黃色,毛茸稀少,或近于無毛;質輕脆,斷面中央有白色髓。老莖堅硬,木質化,斷面中空。葉多已脫落,剩余的葉灰綠色,皺縮或破碎,兩面微具毛;薄而脆。有時枝端有圓柱形的花序,土棕色,小花具短柄,花冠多脫落,小堅果藏于萼內。氣清香,味淡。以莖枝青綠、葉多、香濃者為佳。

        主產四川、江蘇、浙江、湖北、云南、遼寧等地。

        【化學成分】:廣藿香含揮發油約1.5%,油中主成分為廣藿香醇,約占52~57%;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廣藿香薁醇、廣藿香吡啶、表愈創吡啶;另有多種其他倍半萜如石竹烯、β-欖香烯、別香橙烯、γ-廣藿香烯、β-古蕓烯、α-愈創木烯、瓦倫烯、α-古蕓烯、γ-畢澄茄烯、δ-愈創木烯、 α-廣藿香烯、二氫白菖考烯等。

        藿香含揮發油0.28%,主要成分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并含有茴香醚、茴香醛、d-檸檬烯,以及對-甲氧基桂皮醛、α-蒎烯、β-蒎烯、辛酮-3、辛醇-3、對-聚傘花素、辛烯-1-醇-3、芳樟醇、l-石竹烯、β-欖香烯、β-葎草烯、α-衣蘭烯、β-金合歡烯、γ-畢澄茄烯、二氫白菖考烯等。我國東北產藿香風干材料,全草含揮發油0.54%,并含微量鞣質及苦味質。

        【炮制】:藿香:揀去雜質,除去殘根及老莖,先將葉摘下另放,莖用水潤透,切段,曬干,然后與葉和勻。藿梗:取老莖,水浸潤透,切片曬干。

        【性味】:辛,微溫。

        ①《南方草木狀》:"味辛。"

        ②《別錄》:"微溫。"

        ③《珍珠囊》:"甘苦。"

        【歸經】:入肺、脾、胃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足太陰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

        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

        藿香的功效與作用

        快氣,和中,辟穢,祛濕。治感冒暑濕,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瘧疾,痢疾,口臭。

        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②《本草圖經》:"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

        ③《珍珠囊》:"補衛氣,益胃氣,進飲食,又治吐逆霍亂。"

        ④《湯液本草》:"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煎湯漱。"

        ⑤《本草述》:"散寒濕、暑濕、郁熱、濕熱。治外感寒邪,內傷飲食,或飲食傷冷濕滯,山嵐瘴氣,不伏水土,寒熱作瘧等癥。"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濕除風,清熱止渴。治嘔吐霍亂,瘧,痢,瘡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藿香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①《本草經疏》:"陰虛火旺,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陽明胃家邪實作嘔作脹,法并禁用。"

        ②《本經逢原》:"其莖能耗氣,用者審之。"

        藿香的選方

        ①治傷寒頭疼,寒熱,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嘔惡,氣瀉霍亂,臟腑虛鳴,山嵐瘴瘧,遍身虛腫,產前、后血氣刺痛,小兒疳傷: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去皮)各一兩,半夏曲、白術、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兩,藿香(去土)三兩,甘草(炙)二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如欲出汗,衣被蓋,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氣散)

        ②治暑月吐瀉: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淅米泔調服。(《禹講師經驗方》)

        ③治霍亂吐瀉:陳皮(去白)、藿香葉(去土)。上等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百一選方》回生散)

        ④治瘧:高良姜、藿香各半兩。上為末,均分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盞,溫服,未定再服。(《雞峰普濟方》藿香散)

        ⑤香口去臭:藿香洗凈,煎湯,時時噙漱。(《摘元方》)

        ⑥治小兒牙疳潰爛出膿血,口臭,嘴腫:土藿香,入枯礬少許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⑦治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服之。(《圣惠方》)

        ⑧治冷露瘡爛:藿香葉、細茶等分。燒灰,油調涂葉上貼之。(《包會應驗方》)

        ⑨治刀傷流血:土藿香、龍骨,少許為末,外敷。(《滇南本草》)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消化不...
              中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馆陶县| 林西县| 铜梁县| 民勤县| 平安县| 文登市| 迁西县| 无锡市| 遵义市| 虹口区| 望江县| 柘城县| 西安市| 屏南县| 政和县| 界首市| 外汇| 曲松县| 韩城市| 兴山县| 曲阜市| 长乐市| 青河县| 治多县| 夏邑县| 吐鲁番市| 洞口县| 涞水县| 荔波县| 枣强县| 宜城市| 大关县| 林甸县| 大新县| 海晏县| 彩票| 来安县| 安远县| 周口市|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