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的功效

          發(fā)布時(shí)間:2015-05-31   來(lái)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jī)查看

        【性味】

        味辛;甘;性溫。

        《開(kāi)寶本草》:甘,溫,無(wú)毒。

        《湯液本草》:氣平。

        《本草從新》:辛甘,溫。

        江西《中草藥學(xué)》:甘,溫,有小毒。

        【歸經(jīng)】

        入脾、胃經(jīng)。

        《本草匯言》:入足太陰、陽(yáng)明經(jīng)。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jīng)。

        【功效主治】

        理氣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脹痛;不國(guó)民飲食;牙痛;腳氣。用于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治牙痛,腳腫。

        《本草拾遺》:主熏皮黚黯,風(fēng)疳齒匿,野雞痔。

        《日華子本草》:治心腹脹,下氣。

        《開(kāi)寶本草》:主惡氣,卒心腹痛滿。

        王好古:理元?dú)猓庥簟?/p>

        《綱目》:治腳氣膝浮,煎湯淋洗。

        《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適用于頭痛、腹痛及精神憂郁等證,并能驅(qū)蛔,凡因蛔蟲(chóng)而發(fā)驚瘸者,用此有效。

        第1步具有行氣散寒,緩急止痛之功,乃理氣止痛佳品,入脾、胃經(jīng),則善治脾胃虛寒之胃痛隱隱、喜食喜按及寒郁氣滯之胸悶不舒、胃脘脹痛等癥。尤對(duì)惡氣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適宜,《本草匯言》講:其治“心腹?jié)M者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故《開(kāi)寶本草》曰:甘松“主惡氣,卒心腹痛滿”。若配用驅(qū)風(fēng)散寒藥,則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載:“凡因惡氣卒中而心腹痛滿,……不同白附子并用。”

        第2步醒脾健胃,甘松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入脾胃經(jīng)則善開(kāi)脾郁、善行胃氣,為醒脾開(kāi)胃要藥。凡思慮傷脾或脾胃虛寒之食欲不振、飲食無(wú)味、食多腹脹、倦怠氣短、舌淡苔白、脈沉緩弱等癥。每多可用,用之則驗(yàn)。正如《本草匯言》所講:“甘松,醒脾暢胃之藥也。…… 其氣芳香,入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kāi)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老人脾虛不食……至和至美。”

        第3步收濕拔毒,甘松辛香行散,甘緩解毒,外用則有收濕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經(jīng),故善治由脾胃兩經(jīng)濕熱下注所成的腳氣病,癥見(jiàn):腳趾癢痛,潮濕灼熱,水泡糜爛等。如《本草綱目》講:“治腳氣膝浮,煎湯淋洗。”《普濟(jì)方》甘松湯,也以本品配荷葉等,煎湯洗足,能收濕拔毒,善療濕腳氣。

        第4步鑒別應(yīng)用,甘松與山柰,均為芳香辛溫之品,皆能暖中而善治心腹冷痛,且常二藥伍用使藥力倍增。然山柰主入胃經(jīng),功專暖胃辟惡;甘松主入脾經(jīng),長(zhǎng)于醒脾開(kāi)郁。如《本草求真》講:“甘松、雖有類山柰,但山柰氣多辛竄,此則甘多于辛,故書(shū)載能入脾開(kāi)郁也。”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yún)采?營(yíng)養(yǎng)莖與孢子囊無(wú)區(qū)...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rùn)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昌县| 通河县| 拉萨市| 资源县| 获嘉县| 达州市| 昌都县| 永嘉县| 广宁县| 太保市| 保德县| 长汀县| 灵川县| 麻城市| 安龙县| 中宁县| 科尔| 渭南市| 华容县| 长顺县| 湘乡市| 池州市| 河北区| 平武县| 永泰县| 大荔县| 桑植县| 和林格尔县| 滦平县| 小金县| 上蔡县| 酒泉市| 芜湖市| 崇礼县| 甘谷县| 额敏县| 虞城县| 莎车县| 沈丘县| 大方县|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