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的簡介、功效與作用及用法用量

          發布時間:2015-05-06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竹瀝是竹子經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它是一種無毒無副作用,集藥、食兩用的天然飲品。化痰止咳平喘藥。制法為取鮮竹桿,截成30~50厘米長,兩端去節,劈開,架起,中部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竹瀝.jpg

        竹瀝的簡介

        【名稱】:竹瀝

        【別名】:竹汁、淡竹瀝、竹油

        【藥材類別】:其他

        【性味】:甘苦,寒。

        ①《別錄》:大寒。

        ②《綱目》:甘,大寒,無毒。

        ③《藥品化義》:味甘淡,性涼。

        ④《本草從新》:甘苦,寒,滑。

        【歸經】:入心、胃經,

        ①《藥品化義》:入肺、胃二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

        【入藥部分】: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莖經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

        【產地和分布】:淡竹分布于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竹瀝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降火;滑痰利竅。主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熱病痰多;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用于中風痰壅,肺熱喘咳,熱病煩躁。

        ①《別錄》:療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綱目》末句下有’消渴勞復’)。

        ②《藥性論》:治卒中風失音不語。

        ③《本草拾遺》:久渴心煩。

        ④《綱目》:治子冒風痙,解射罔毒。

        ⑤《本草備要》:消風降火,潤燥行痰,養血益陰,利竅明日。治中風口噤,痰迷大熱,風痙癲狂,煩悶消渴,血虛自汗。

        ⑥《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熱除煩,治牙痛,明眼目。

        附方

        ①治中風口噤不知人:淡竹瀝一升服。(《千金方》)

        ②治風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瀝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方》竹瀝湯)

        ③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瀝恣飲數日愈。(《肘后方》)

        ④治產后身或強直,口噤面青,手足強反張:飲竹瀝一、二升。(《梅師集驗方》)

        ⑤主妊娠恒若煩悶,此名子煩:茯苓三兩,竹瀝一升,水四升,合竹瀝煎取二升,分三服,不差重作,亦時時服竹瀝。(《梅師集驗方》竹瀝湯)

        ⑥治小兒驚風天吊,四肢抽搐:竹瀝一盞,加生姜汁三匙,膽星末五分,牛黃二厘調服。(《全幼心鑒》)

        用法用量

        內服:沖服,30-60g;或入丸劑或熬膏。外用:適量,調敷或點眼。

        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寒嗽及脾虛便溏者忌服。

        ①《綱目》:姜汁為之使。

        ②《本草經疏》:寒痰濕痰及次食生痰不宜用。

        ③《本草備要》:寒胃滑腸,有寒濕者勿服。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它有助于調節體溫、促進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手游| 塘沽区| 玉环县| 庆云县| 苍梧县| 介休市| 洛隆县| 来安县| 郴州市| 滨州市| 湖州市| 九江县| 金阳县| 乐安县| 漯河市| 阿合奇县| 宿迁市| 珲春市| 儋州市| 隆回县| 临沧市| 灵川县| 遂宁市| 芷江| 连城县| 安徽省| 敦煌市| 栾川县| 盐池县| 许昌市| 海城市| 厦门市| 府谷县| 孟村| 闽侯县| 金华市| 宜昌市| 广汉市| 共和县|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