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蟲炮制方法與飲片性狀

          發布時間:2015-09-11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古代炮制方法】漢代有熬去足、翅(《玉函》)法。唐代有去足、翅熬(《千金翼》)的記載。宋代有炒令微黃,去頭、翅、足(《圣惠方》),炒黑(《博濟》),米炒制(《總病論》)等方法。元、明時代有麩制(《寶鑒》),去足、翅焙用(《通玄》)等焙炮制方法。

        【現代炮制方法】

        1、虻蟲: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泥屑,去掉足翅。

        2、焙虻蟲:取凈虻蟲,置熱鍋內,用文火焙至黃褐色或棕黑色、質地酥脆時取出,放涼。

        3、米炒虻蟲:取凈虻蟲與米置鍋內,用文火加熱,拌炒至米呈深黃色為度。取出篩去米,攤涼。虻蟲每100kg用米20kg。

        【飲片性狀】虻蟲略呈橢圓形;頭部呈黑棕色而有光澤,有凸出的兩眼及長形的吸吻;背部黑棕色、有光澤;腹部黃褐色,有橫紋節;質脆,易破碎;有臭氣,味苦咸。焙后呈黃褐色或棕黑色,無足翅,微有腥臭氣味。米炒虻蟲呈深黃色,微有腥臭氣味。

        【炮制目的】虻蟲味苦,性涼;有毒。歸肝經。具有逐瘀破積,通經的功能。

        生虻蟲有小毒,腥臭味較強,破血力猛,并有致瀉的副作用,不宜生用。米炒或焙后降低毒性和腥臭氣味,便于粉碎和服用,用于血滯經閉,癥瘕積聚以及跌打損傷等癥。

        【應用選擇】

        制用

        1、血滯經閉常與水蛭、大黃(蒸)、桃仁等同用,具有破血通瘀的作用,用于腹中瘀血通瘀的作用,用于腹中瘀血結塊,內有干血,經閉,如大黃廑蟲丸(《金匱》)。配伍熟地黃、水蛭、桃仁可治月經不調,或產后惡露臍腹作痛,如地黃通經丸(《婦人》)。

        2、瘀滯疼痛常與水蛭、乳香、沒藥等同用,能增強活血散瘀的作用。用于瘧母瘕結不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癥,如化癥回生丹(《條辨》)。

        【現代研究】虻蟲有提高小白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能擴張兔耳血管而增加血流量;有加強離體蛙心收縮力的作用;對腦下垂體后葉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

        【附】

        1、近代炮制方法還有單炒。

        2、文獻摘錄“去足翅,糯米炒”(《總病論》)。“入丸、散,去翅、足,炒熟用”(《綱目》)。

        【總結】虻蟲從漢代就有不加輔料炮制的方法,近年來各地炮制規范中收載的大多是焙法或炒黃法。虻蟲氣味腥臭,有小毒。古時應用炒(熬)法炮制,以達去毒和矯正氣味的目的。現在所用焙法由古之炒法演變而來。有關虻蟲的成分不詳,炮制工藝是否合理,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中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理塘县| 井冈山市| 司法| 新乐市| 乾安县| 涟源市| 景谷| 上高县| 德令哈市| 新营市| 宜州市| 中卫市| 太仓市| 汝州市| 新乡市| 沈阳市| 松潘县| 双流县| 湖口县| 汝州市| 鸡东县| 集安市| 宾川县| 荔浦县| 庆元县| 博客| 曲阜市| 缙云县| 乐都县| 佛冈县| 行唐县| 辉县市| 赤水市| 昌吉市| 科技| 隆尧县| 阿城市| 旌德县| 堆龙德庆县|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