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和木賊草的區別

          發布時間:2016-08-04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麻黃和木賊都是常見常的中藥材,但由于外形相似,所以總被人們混淆,那么麻黃和木賊草的區別有哪些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介紹。

        麻黃和木賊草的區別

        木賊

        木賊(學名:Equisetum hyemale L.),別稱:千峰草、銼草、筆頭草、筆筒草、接骨草、馬人參等。多年生常綠草本,高30-100厘米。根狀莖粗短,黑褐色,橫生地下,節上生黑褐色的根。地睛莖直立,單一或僅于基部分枝,直徑6-8毫米,中空,有節,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縱棱溝壑0-30條,粗糙。

        喜生于山坡林下陰濕處,易生河岸濕地、溪邊,或雜草地。主產于中國東北、華北、內蒙古和長江流域各省。

        藥用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全草,木賊味甘、苦,性平,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止血的功效。木賊夏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或陰干貯藏。藥用炮制:除去枯莖及殘根,噴淋清水,稍潤,切段,干燥,切斷段。

        麻黃

        麻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干。其性溫,味辛、微苦,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等病癥。

        別名:草麻黃,華麻黃,拉丁文名: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黃科、麻黃屬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木賊麻黃(Ephedra equisetina)與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為草本狀灌木,采用部位為草質莖,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生物堿含量豐富,是提取麻黃堿的主要資源。

        木質莖少,易加工提煉;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處,故易于采收,因為麻黃的發汗力強,故外感風寒輕證、心悸、失眠、肺虛咳喘等均應忌用或慎用。老人、體虛及小兒宜用炙麻黃。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麻黃因為味道和顏色得名,《本草綱目》說:“其味麻,其色黃”)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它有助于調節體溫、促進體...
              中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岩市| 涟水县| 建阳市| 越西县| 盐亭县| 正镶白旗| 门头沟区| 桑日县| 玉屏| 湖口县| 安福县| 新丰县| 永平县| 密云县| 沙田区| 连云港市| 陆川县| 平顶山市| 自治县| 鄂托克前旗| 龙海市| 通榆县| 邯郸县| 安泽县| 碌曲县| 静宁县| 南川市| 朔州市| 阿克| 齐河县| 晋城| 自贡市| 崇文区| 黄石市| 拉孜县| 文安县| 陈巴尔虎旗| 余庆县| 谢通门县| 涞源县|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