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是什么

          發布時間:2016-10-14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生地也叫生地黃,來源于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的塊根。秋季采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并內部變黑,捏成團狀,為生地黃。

        生地味甘而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質潤降泄的作用,用于熱病、舌絳煩渴舌、陰虛內熱、骨蒸消渴、吐血、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等癥。常用中成藥有 六味地黃丸、地 黃明目丸、知柏地黃丸、消渴丸、三九胃泰、烏雞白鳳丸、匯仁腎寶、消糖丸等。

        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

        1、具有清熱涼血功效。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營血分之熱而涼血。用于溫熱病之高熱、熱入營血、口干舌燥、夜熱早涼者,處方如清營湯。另外,本品通過涼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熱的 各種出血癥。

        2、養陰生津。本品質潤多液能養陰,味甘性寒能生津,有養陰潤燥生津作用。用于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秘,如增液湯。

        用于溫熱病后期、邪熱傷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陰清熱作用,常用于治療陰虛火旺的口干口渴、頭暈目眩,處方如六味地黃丸 、消渴病屬熱盛傷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療。

        凡溫熱病后期,余熱未盡,津液耗傷,口干舌燥,夜熱早涼者,可與青蒿、鱉甲、知母等配伍(青蒿鱉甲湯);凡溫病血熱發斑者,可與牡丹皮、白芍、犀角(水牛角代)配伍;凡心陰不足,心火偏亢 , 驚悸怔忡,心煩不眠者,可與黃蓮、朱砂等相配。可用于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生地甘寒質潤,既善涼血瀉熱,又善養陰生津。凡血分有熱及諸臟津傷陰不足者,均為常用之品。藥用時煎服,10~30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本品勿令犯銅器,令人腎消并白髭發,損榮衛。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消化不...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平顺县| 闽清县| 四川省| 皋兰县| 岳阳市| 双辽市| 汝州市| 湘潭县| 东方市| 镇原县| 社会| 乐东| 安塞县| 色达县| 凤山县| 汨罗市| 蒙城县| 保德县| 镇坪县| 都江堰市| 济宁市| 勃利县| 舟曲县| 宜城市| 敖汉旗| 延安市| 闽侯县| 临夏市| 台前县| 花莲县| 庆元县| 西吉县| 宝山区| 东莞市| 吴堡县| 达尔| 银川市| 神木县| 军事|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