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是什么來的及藥物作用和效果

          發布時間:2017-01-10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丁公藤是什么來的,其實在古藥書中就有一些記載,其實我們大家今天的中藥大多數都是在古代傳承下來的,我們的老祖宗已經發現很多,幾乎是全部了,因此我們現在很難在發現一些新的,可入藥的植物了,但是并不是我們不能找到,丁公藤是什么來的,如果我們查找古藥書籍,一定比我們自己去考證方便的太多了,但是我們有時候抄到的,不如我們自己驗證的更有信服度。

        丁公藤是什么來的

        高大木質藤本。小枝黃綠色,有明顯的棱,無毛。葉互生,淡紅色,革質,橢圓形或倒長卵形,頂端鈍或鈍圓,基部漸狹成楔形,兩面有毛,側脈4~7對,在葉背面微突起,至邊緣以內網結上舉。聚傘花序,集成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序軸、花序梗被淡褐色柔毛;花萼球形,萼片近圓形,外被淡褐色柔毛,有緣毛,毛不分叉;花冠白色,每一裂片具一近于三角形的外被毛的瓣中帶;雄蕊5枚,不等長,花藥與花絲近等長,花絲之間有鱗片;子房圓柱形,柱頭圓錐狀,貼著子房,兩者近等長。漿果卵狀橢圓形。

        生于山谷濕潤密林中或路旁灌叢。分布于廣東、海南、云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切成段或片,曬干。

        斜切段或片。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則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剝落。質堅硬,纖維較多,不易折斷。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異型維管束呈花朵狀或塊狀,木質部導管呈點狀。氣微,味淡。

        性溫,味辛。歸胃經、脾經、肝經。祛風除濕、消腫止痛。屬祛風濕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濕散寒藥。用量3~6克,配制酒劑,內服或外搽。用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撲腫痛、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青光眼、各種疼痛。具有抗炎、縮瞳、鎮痛、降低眼內壓作用,并能解痙;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促進作用;有改善心功能作用。

        含包公藤甲素、包公藤丙素、凹脈丁公藤堿、東莨菪素、東莨菪苷等及酚酯類和有機胺等。另含包公藤乙素、東莨菪內酯及微量的咖啡酸及綠原酸等化學成分。丁公藤堿Ⅱ可作為丁公藤的鑒別。有小毒。本品有強烈的發汗作用,虛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中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长寿区| 饶河县| 南涧| 三亚市| 深圳市| 呈贡县| 孝昌县| 桃园县| 乳山市| 沧源| 无锡市| 湄潭县| 芷江| 时尚| 全椒县| 泸溪县| 德令哈市| 芜湖县| 梁山县| 湛江市| 陵水| 临沧市| 栾川县| 大足县| 台南市| 乐山市| 丰都县| 博爱县| 滁州市| 黄龙县| 郓城县| 三河市| 德钦县| 桦川县| 武鸣县| 苏尼特左旗| 正蓝旗| 定南县| 荔浦县|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