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和紅芪能同時用嗎

          發布時間:2017-03-08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黃芪是眾所周知的一味普通常見的補藥,家里燒雞湯、骨頭湯是經常會放一些進去增進營養,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性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黃芪和紅芪有什么區別,黃芪和紅芪能同時用嗎?

        黃芪和紅芪能同時用嗎

        紅芪和黃芪這兩者,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多的人把這兩者都會混淆,其實這兩者是有區別呢,紅芪又叫 " 獨根 ", 自古與黃芪通用,但其原植物與黃芪同科不同屬。紅芪,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的干燥根。分布于甘肅六盤山和南部的山地,四川西北部等地。紅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常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紅芪呈圓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長10~50cm,直徑0.6~2cm。表面灰紅棕色,有縱皺紋、橫長皮孔樣突起及少數支根痕,外皮易脫落,剝落處淡 黃色。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形成層環淺棕色。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黃芪,色黃白, 味甜,能補一身之氣,兼有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利水消腫,安胎益血的作用。但是,有感冒發熱、胸腹滿悶等癥者,不宜服用黃芪;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應用。

        黃芪甘、溫,歸肺、脾經。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紅芪甘、溫,歸肺、脾經。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黃芪與紅芪,在藥效和主治方面,基本相同,可以互相替代,黃芪較常用,紅芪使用不普遍。物以稀為貴,紅芪會稍稍貴一些,但對于入藥治病而言,兩者沒有區別,是可以一起煎服的。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消化不...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郑县| 北碚区| 普兰店市| 乾安县| 丰城市| 安西县| 桐城市| 林口县| 郧西县| 汉沽区| 静安区| 旌德县| 剑川县| 宁夏| 桂林市| 龙胜| 聂拉木县| 库尔勒市| 旬阳县| 温宿县| 济源市| 林州市| 图们市| 冀州市| 辰溪县| 郁南县| 沈阳市| 皋兰县| 淮南市| 彭阳县| 黄浦区| 华宁县| 青阳县| 洪洞县| 荣成市| 梓潼县| 玉龙| 长子县| 舟山市| 东莞市|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