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粥是怎么烹制的呢

          發(fā)布時(shí)間:2017-04-17   來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jī)查看

        吳茱萸是小喬木或者灌木類的,一般而言,吳茱萸高有3-5米左右,枝條是呈紫紅色的,這種作物是比較喜歡陽光的,所以在陽坡比較多見;這種植物在經(jīng)過處理之后可以入藥,多用來治療肝胃虛寒的,通常可以用吳茱萸來制作藥膳,味道好,而且對(duì)人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那么,吳茱萸粥是怎么烹制的呢?

        吳茱萸粥

        藥方名稱:吳茱萸粥。處方:吳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干,炒)。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散寒降逆。治心腹冷氣攻沖,脅肋疼痛。用法用量:以米60克,一同煮粥,空腹食之。摘錄:《飲膳正要》卷二。

        藥方名稱:吳茱萸粥處方:吳茱萸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蔥白2莖。制法:將吳茱萸研為細(xì)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吳茱末及生姜、蔥白,同煮為粥。功能:主治補(bǔ)脾暖胃,溫中散寒,止痛止吐。適用于虛寒性痛經(jīng)以及脘腹冷痛、嘔逆吞酸。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服用。3~5天為一療程。注意用量:不宜過大,宜從小劑量開始。一切熱癥、實(shí)證或陰虛火旺的病人忌服。摘錄:《食鑒本草》。

        吳茱萸性味辛、苦、熱,有小毒,入脾、胃、肝經(jīng),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氣,和胃止嘔之功,本品能溫中散寒而止痛,又善解肝經(jīng)之郁滯,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嘔吐吞酸及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等,尤以止痛、止嘔效果最為顯著。

        《本草綱目》言其"辛熱能散能溫,苦熱能燥能堅(jiān),其所治之癥,皆取其散寒溫中燥濕解郁之功也"。《本經(jīng)》言其"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吳茱萸辛香氣濃,煮粥服食,可減少吳萸對(duì)胃腸的刺激,延緩在胃腸的吸收,有助于發(fā)揮溫中暖胃,散寒止痛作用,加蔥姜同用,可助吳萸健脾暖胃,溫中補(bǔ)虛之效。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中醫(y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jiǎn)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身體的健康對(duì)于一個(gè)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安市| 湖南省| 日土县| 绍兴市| 光山县| 彰武县| 湘乡市| 潼关县| 来安县| 元谋县| 拜城县| 竹溪县| 三原县| 砚山县| 乌鲁木齐县| 松滋市| 思茅市| 新丰县| 芦山县| 青河县| 保山市| 枣阳市| 广饶县| 苏尼特左旗| 郧西县| 闸北区| 积石山| 平武县| 同江市| 岚皋县| 中山市| 金平| 南召县| 乌鲁木齐县| SHOW| 呼玛县| 九龙坡区| 台南市| 敦化市| 巴中市|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