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外敷治什么病

          發布時間:2017-04-26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提到白芥子,可能大家都沒有什么印象,平時都沒怎么接觸過,其實它是一種常見的中藥,能治療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疾病,比如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濕痰流注等等;它還叫做辣菜子,在四川、安徽、河南、山東比較多;那么白芥子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功效呢?白芥子外敷治什么病呢?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白芥子

        白芥子,別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 sinapis.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干燥成熟種子。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黃色,種皮薄而脆,有油性。無臭,味辛辣。可入藥。主要產自安徽、河南、四川、山東等地。全國各地多有栽培。

        慢性關節痛常因各類關節炎引起,多發于下肢、膝、髖關節部位,其主要表現是疼痛和關節運動障礙。采用中藥白芥子外敷法,可緩解各類慢性關節疼痛,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方法:取白芥子適量,曬干研末,沸水調成糊狀,藥溫在40℃左右時均勻地攤在病變的關節及周圍,超出病變部位2~4 厘米,藥膏厚度約1 厘米。1 小時后去掉藥膏,用溫水洗凈皮膚。每3 天1次,病程長者可1 周1 次,也可連續使用3 次。

        功效:慢性關節疼痛屬中醫“痹癥”范疇,多因風、寒、濕之邪阻塞經絡,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方中白芥子性味辛溫,有驅風散寒、祛濕通絡、消腫止痛之效,善治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等癥。白芥子為中醫“發泡療法”常用藥物之一,其藥物粉末經水解后對皮膚可產生較強的剌激作用,能致皮膚發熱、發紅、充血甚至起泡,達到激發經絡、調整氣血之效。

        注意:藥膏外敷超過1 小時以上,部分病人局部發紅,自覺有灼熱感;個別病人1 天以后局部有癢感,但停藥后會自行消失。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消化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中县| 北碚区| 新兴县| 宜君县| 湛江市| 平潭县| 祁阳县| 淳安县| 犍为县| 桃园市| 长宁县| 阳高县| 合江县| 武强县| 犍为县| 大埔县| 绥中县| 柏乡县| 定兴县| 洞口县| 中江县| 淮滨县| 马鞍山市| 镇平县| 修水县| 定西市| 平塘县| 庐江县| 东辽县| 江津市| 鄂伦春自治旗| 彰化县| 溧水县| 合水县| 怀来县| 涡阳县| 广水市| 陕西省| 宝山区| 六安市| 岳普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