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芪與黃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發布時間:2017-05-24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對于黃芪來說大家應該并不陌生,因為黃芪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能見到也是情理之中的,那么大家對于紅芪的了解有多少呢?紅芪與黃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信大家都不太了解,但是它們又是常見的中藥材,所以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紅芪與黃芪的區別。

        jpg

        紅芪又叫 " 獨根 ", 自古與黃芪通用 , 但其原植物與黃芪同科不同屬。紅芪,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的干燥根。分布于甘肅六盤山和南部的山地,四川西北部等地。紅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常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表面灰紅棕色,有縱皺紋、橫長皮孔樣突起及少數支根痕,外皮易脫落,剝落處淡 黃色。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形成層環淺棕色。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黃芪,色黃白, 味甜,能補一身之氣,兼有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利水消腫,安胎益血的作用。但是,有感冒發熱、胸腹滿悶等癥者,不宜服用黃芪;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應用。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中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它有助于調節體溫、促進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达尔| 和静县| 论坛| 涞水县| 南木林县| 神农架林区| 响水县| 明光市| 栾川县| 澄迈县| 商洛市| 祥云县| 武宣县| 类乌齐县| 无锡市| 霍山县| 新建县| 昌邑市| 景德镇市| 大余县| 云和县| 溧水县| 台南市| 浑源县| 沽源县| 青海省| 延安市| 霍山县| 石景山区| 改则县| 友谊县| 兴文县| 方山县| 普格县| 晋州市| 绥芬河市| 伊春市| 旌德县| 定兴县|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