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由中華醫學會主辦,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學分會承辦,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協辦,阿斯利康(無錫)貿易有限公司特別支持,新浪網等媒體單位提供新聞支持。“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是一項面向社會,面向廣大公眾開展的系列健康教育公益活動。其目的是宣傳、普及有關健康生活方面的醫學科學知識,增強人民的健康意識,提高自主健康的能力,達到健康促進的作用。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常玉英
2009“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的主題是:“預防慢病管理健康”,圍繞這一主題將分別就“呼吸系統疾病預防與健康”、“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健康”、“消化系統疾病預防與健康”、“糖尿病預防與健康”4個專題,組織著名醫學專家進行系列科普講座,每季度開展一場講座。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舉行2009“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第三講。活動圍繞“關注消化健康延長健康壽命”的主題,特邀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主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消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李兆申教授和北京西苑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唐旭東教授就“消化系統疾病防治與健康”專題進行講座,并針對百姓健康生活的熱點問題進行現場答疑活動。以下是現場專家講座內容。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關注消化健康,延長健康壽命。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是由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也是我們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白教授倡導發起并力促的科普活動,已經進行了兩年,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歡迎。2009年我們這個健康大講堂系列由中華醫學會主辦,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承辦,其他兄弟學會和機構協辦,同時得到了阿斯利康貿易有限公司的特別支持,也得到了各媒體的大力支持。
2009年大講堂的設計是每季度一次,主題有呼吸系統的預防與健康,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健康,糖尿病預防與健康以及今天的消化系統疾病預防與健康。談到消化系統,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民以食為天,但同時另一句話也在警示著人們病從口入。本來病從口入是說傳染病的概念,實際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發展,病從口入的概念已經從傳染病發展到慢性疾病,現在我們關注的四大慢性疾病都跟口和消化有關。談到醫生的水平以及醫道,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就已經講到“上醫治未病,中醫治預病,下醫治已病?!本褪钦f最好的醫道是沒發生病時的預防,中醫是治快要來病的狀況,下醫治已病。我一開始就把自己歸到下醫中,因為作為外科大夫,沒辦法在未病時做手術,但是今天非常榮幸由我這個下醫做主持,為兩位上醫做介紹。一位是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主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消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李兆申教授,我們還請到北京西苑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唐旭東教授,是著名的中醫。這兩位教授今天將就消化系統疾病的預防與保健跟大家進行交流。接下來有請第一位上醫李兆申教授。
李:各位前輩、各位領導,尊敬的王院長,剛剛王院長說了很多,實際上我充其量就是普通的內科大夫。這么多年來,我大學畢業后,基本是在臨床一線。主要研究方面是消化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這幾年主要做一些內鏡工作(腸鏡、胃鏡、十二指腸鏡),感謝中華醫學會的各位領導,說我是“上醫”,不是因為醫道高,而是因為我是從上海來的醫生(笑)。這里花一小時跟大家談談胃病。我們的消化道很長,我的小孩說你管的范圍很大,從口到腸道下面都是你管的。今天由于時間的關系,我不能都講,主要講講腸胃。
我今天給大家談的題目是十胃九病,十病九養。從這個題目來看,就像剛剛王院長講到的,只有消化道、呼吸道是跟外界相通的,呼吸道一口相通,消化道上下兩口都通。每天無論正常吃飯還是各種情緒的發泄,損傷最大的器官就是胃。所以我有時候講胃是消化系統中最可憐的部位。酸甜苦辣都到胃里,所以十胃九病,我再提出十病九養的觀點。
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談幾個問題,第一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第二我國常見胃病,第三常見胃病的發病因素,第四目前民眾關注的問題,第五如何養胃、護胃。
胃在左上腹區域,上面是賁門,中間是胃腔,下面是幽門,幽門下去進入十二指腸。那么胃的功能是什么呢?胃不單純是一個飯囊,飯囊只是一個儲存功能。我們吃下的食物通過食管賁門進入胃,接下來胃就開始工作,分泌化學物質并像磨一樣研磨食物。經過初步消化,向下排泄。除了儲存、研磨功能后,胃還可以做初步吸收。這些工作做完后,將食物從幽門擠到十二指腸進一步消化、吸收。胃有兩個面,上層是胃腔黏膜,下層是胃壁肌肉層。我到網上瀏覽了一下胃病,想了解一下中國老百姓對胃病知識的求索,發現每天都有十幾萬的瀏覽量在查詢胃病問題,由此可見老百姓對胃病的關注程度。老百姓在胃病中最關注的問題就是胃癌,因此我今天把胃癌的診斷、預防、治療作為最主要的問題來談談。
在中國最常見的胃病不是胃癌,而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嚴格來說并不是某種特殊細菌造成的,造成慢性胃炎的因素很多,致病因素非常多,是最常見的胃病。一般人去做胃鏡,慢性胃炎的確診率或者診斷率達到百分之八、九十。有人問我,為什么慢性胃炎發病率這么高呢?我說你每天吃五谷雜糧,每天情緒都有起伏,怎么可能不得胃病。而在慢性胃炎中真正的萎縮性胃炎發病率不是很高,只有20%。所以最常見的是淺表性胃炎,其次是糜爛性胃炎,再次是萎縮性胃炎。相信在座老同志更關注萎縮性胃炎,因為有人說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前兆。
慢性胃炎的癥狀是黏膜充血、水腫,胃小凹之間有炎性細胞浸潤為特征。糜爛性胃炎也比較多見,癥狀是疣狀隆起或斑片狀糜爛。經常有老人跟我講我有慢性胃炎或者萎縮性胃炎甚至慢性萎縮性胃竇炎。南方人很害怕胃竇炎,認為就是癌癥的前奏。其實沒有那么可怕,因為皮膚隨著年齡增長會衰老,胃黏膜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老,所以不要太緊張。慢性萎縮性胃炎是黏膜變薄、老化、腺體減少,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代之或腸腺化生,間質炎癥浸潤,所謂腸腺化生是一種類似返祖現象,胃里不應該出現腸腺,但出現了腸腺,我們把這種情況稱之為腸腺化生。
萎縮性胃炎的癥狀很多,很難一語概括。我總體歸納了三點,飯后上腹飽脹、氣、納差、吸收不良所致的貧血,所以在我國慢性胃炎高發,尤其萎縮性胃炎我們應該注意。
第二個常見胃病是消化性潰瘍。有人問我胃潰瘍什么樣?我說口腔潰瘍和胃潰瘍是一個性質的問題,只是發生的部位不一樣,整個胃黏膜由于不同原因胃的防御屏障減弱或者消失,會凹陷腐爛下去一塊。潰瘍病非常常見,有人做過統計,社會群體中有10%的人一生會生過這種病,在國內消化性潰瘍患病率為3.96‰,發病率1.11‰,男性多于女性,中年人是高發年齡人群,管理人員是高發病,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趨勢,冬季、秋季比較常見。其實消化性潰瘍有自己的特色,消化性潰瘍一是出血,一是癌變的問題。如果在馬路上突然暈倒了,盡管沒有腹痛癥狀,還要考慮是否因為胃大量出血,引起的缺血性休克。
潰瘍病盡管重要,但還不如胃癌重要。目前無論在全球還是中國,胃癌發病率、死亡率都排在第二位,我國一年新發40萬胃癌患者,發病高峰在55歲到70歲。在亞洲胃癌是非常常見的,其他國家不是太多,我國胃癌死亡率是16/10萬。每年大約有17萬人死于胃癌。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根據胃癌組織浸潤深度分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這是不同分期胃癌生存率,如果早期發現,五年胃癌生存率可以高幾倍甚至不影響生命。如果是很晚的進展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只有百分之幾。所以在早期大家如何預防胃癌?如何提高胃癌早期發現率,這是我們消化科醫生很大的責任,大家也要注意。
胃癌早期癥狀不典型,如果有腹部不適、隱痛癥狀、上腹部悶脹,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該去做篩查。如果想早期檢查胃癌,還是要靠做胃鏡?,F在做胃鏡也沒有多么痛苦和復雜,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
胃病的病因
最常見的病因是幽門螺桿菌(HP),第二藥物(阿司匹林等),第三是不良生活習慣,飲酒、濃茶,還有精神因素和遺傳因素。近幾年,關于幽門螺桿菌的問題,大家咨詢的很多,自從發現幽門螺桿菌的兩位澳大利亞教授獲得諾貝爾獎后,這件事基本已經敲定。幽門螺桿菌應該是胃病的罪魁禍首,是慢性胃潰瘍、胃癌發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1979年兩位澳大利亞發現了幽門螺桿菌。2005年獲得了醫學和生理學的諾貝爾獎。他們對造福于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調查,全世界有一半人都感染幽門螺桿菌,但發病率不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感染比較高。中國內地、香港、越南、印度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分別是60%、50%、40%、70%??梢钥吹?,生活水平越高,感染率越低,跟發病率也是直接相關的。
在各種胃病中的檢出率,慢性胃炎是53%-95%,胃潰瘍是60%-100%,十二指腸潰瘍90%-100%,胃癌43%-78%,胃淋巴瘤是90%以上。這種細菌可以造成黏膜的損傷、炎癥和免疫反應。既然HP在人的胃中存在這么長時間,為什么以前胃癌發病率不高,現在發病率高呢?HP感染一定會變成胃癌嗎?中國有60%的人被HP感染,如果感染了就發生胃癌,那我們國家就麻煩了。這是不對的,因此我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感染了HP可能得胃癌,可能也不得胃癌,沒有感染HP,得胃癌幾率小一些,并不是完全沒可能。所以感染幽門螺桿菌以后,對一些特殊的人應該引起重視,進行特殊的治療。第二個問題,HP感染,沒有癥狀也需要治療嗎?如果HP是陽性,建議殺滅。殺滅方法也比較簡單。
我國有關HP感染治療的指導性意見,我們看看哪些病人HP感染后必須殺滅HP,分別是消化性潰瘍、早期胃癌術后、胃淋巴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糜爛。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癥狀、計劃長期適用NSAID、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d(ITP)等建議殺滅。
胃病的第二個因素是藥物因素。我們在座一些老年人,可能有心臟病,腦血管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個好藥,一百多年前研制成功,在全球大范圍使用。但是我們也想到,另外一個方面它會引起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包括出血等。大家看心血管、風濕、呼吸、血液都在用一些解熱、鎮痛、消炎的藥物。我們經常跟心內科的醫生說你們的問題解決了,但把胃搞壞了。全世界每天有3000萬人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早在1938年就報道了其對胃腸道的損害。我做過1156例的調查證實了上述藥物對胃的損害。如果必須要吃這類藥控制病情怎么辦?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改變劑型,目前看小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更安全一些。阿司匹林和這些藥一定要吃的時候,不妨再去征求一下消化科醫生的意見,先吃一些預防藥。甚至有人建議這個時候做一個HP檢測,如果是陽性,先把HP殺掉,對胃造成的損害可能更小一些。
第三個因素是尼古丁
第四個因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喝茶建議清茶,不建議濃茶,可以喝點紅酒,但不建議喝烈酒,避免進食過冷過熱、粗糙、辛辣的食物,避免使胃黏膜受損。湖南人、四川人可能說我們一直吃辣椒,都沒問題。因為他們小時候就適應了吃辣,可能不吃辣椒反而要生病,但一般人還是要注意。酒精對胃的損害我們就不用講了,有人講喝酒后要喝濃茶,其實這是誤區,一定要避免,否則會對胃造成更大的傷害。
精神因素,人們的情緒處于緊張、恐懼、焦慮、憤怒及憂郁等狀態時,使胃腸道的分泌,運動功能紊亂,從而引起各種胃腸疾病。良好的心態是預防胃病的重要因素。
遺傳因素,潰瘍病肯定和遺傳相關,遺傳因素在胃癌發病中的作用不如結、直腸癌中那么重要。但胃癌仍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家族發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有胃炎家族史的人更應該注意自我保護。
慢性胃炎通過適當的藥物治療、飲食、身心的調整完全可以治愈,但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出現腸化以后,西藥沒辦法讓萎縮的黏膜變厚起來,解決腸化問題。如果有人通過過強刺激,讓胃黏膜重新長起來可能有生長腫瘤的危險。目前為止慢性萎縮性胃炎很難逆向恢復。不要問醫生,也不要看偏方,更不要追求個性的東西,希望萎縮再恢復起來,希望腸腺化生再逆轉,目前西醫還沒有解決辦法。有人講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前性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一定會變成胃癌嗎?我們講慢性胃病中有20%是萎縮性胃炎,不會都變成胃癌,只是變成胃癌幾率比一般人高一點。從慢性萎縮性胃炎到胃癌,要經過腸化―異型增生―胃癌幾個過程,癌變率在20-25/10萬,大部分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不會癌變。如果治療得當,采取的保護措施好,大部分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是沒問題的。
要高度關注萎縮性慢性胃炎合并幽門螺桿菌。有些人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吃不下,睡不香,甚至有人為預防胃癌把胃切掉,那是很蠢的事。胃切掉以后剩下的殘胃,10年胃癌發病率比萎縮性胃炎幾率還高。另外胃中的息肉也要注意,及時通過手術去掉就沒什么問題。
胃潰瘍確診后很多人不注意,出現了癌變。潰瘍病可以不做手術,但是癌變時一定要盡早手術。一方面不要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把胃切掉,另一方面因為其他疾病把胃切掉的病人,剩下的殘胃,比正常人患胃癌的幾率高兩三倍甚至更高,尤其是術后15-30年間要特別注意。
健康人如何預防胃癌?
這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目前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外,沒有藥物可以預防胃癌。因此胃癌預防最關鍵的問題是早期診斷。我們講亞洲胃病發生率很高,日本發生率比中國還高,盡管生活條件比我們好。但是近十年來,我們看到日本胃癌的早診早治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八十甚至九十,我們的早期胃癌診斷只有5%-10%。因此日本胃癌發病率很高,但死亡率很低,五年生存率比我們高很多。我們國家主要的資源還是應該放在早期診斷上,這里一方面有大眾知識普及問題,一方面有醫生的問題。過去日本人為提高胃癌診斷率,國家大量投入,每個醫院都有很多輛體檢車,上面有一臺X射線機,40歲以上免費做胃腸拍片檢查,發現率很高。現在日本40歲以上有癥狀的病人,50歲以上沒癥狀的病人,每年定期做胃鏡檢查。早期診斷清楚了,治療效果就非常好。
我自己是全國內鏡的主任委員,有責任跟大家解釋一下胃鏡。1881年時,第一次把胃鏡插到食道,這是一張黑白照片,當時做胃鏡非常痛苦?,F在的胃鏡柔軟、細,可以通過鼻孔插進去。做胃鏡檢查是很安全的。如果這種方式還是沒辦法接受,可以請求麻醉科醫生打點鎮靜劑,睡五分鐘覺胃鏡就做完了,你沒有感覺,沒有痛苦,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無痛胃鏡。每個大醫院都有,絕對安全。我們提倡特別敏感的不耐受的人,做無痛胃鏡。
胃癌不一定手術治療,如果早期診斷,我們可以不勞駕王院長開腹,可以通過胃鏡做切除手術?,F在我國正在推廣這種技術,在日本這已是非常成熟的技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保留完整的胃,傷口兩周就可以長好。
關于胃病的保養問題,護胃始于吃。三餐定時、宜細宜清、細嚼慢咽、戒嚴少酒、講究衛生、避免勞累。
胃切除以后,在一個月里,病人要注意禁食糖水樣食物,可能引起病人的低血糖。
總結
胃病很常見,但值得重視,胃癌不可怕,早期發現最重要,對于胃潰瘍、慢性胃炎等疾病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健康是養胃、護胃的關鍵。健康就是節約!健康就是和諧!健康就是責任!健康就是財富!
今天耽誤大家這么長時間,講得可能不一定正確,希望大家指正。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