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發布時間:2016-04-20   來源:中華康網   

          【臨床表現】

          尿路感染在臨床上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主要是尿道炎和膀胱炎。后者主要是腎盂腎炎。

          一、尿道炎

          急性尿路炎在男性病人中主要是有較多的尿道分泌物,開始為粘液性,逐漸變為膿性,在女性尿道中分泌物少見。無論男女,排尿時尿道均有燒灼痛、尿頻、尿急,尿液檢查有膿細胞和紅細胞。慢性尿道炎分泌物逐漸減少,或者僅在清晨可無第一次排尿時可見在尿道口附近有少量漿液性分泌物。排尿刺激癥狀已不像急性期顯著,部分患者可無癥狀。

          二、膀胱炎

          (一)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可突然發生或緩慢發生,排尿時尿道有燒灼痛,尿頻,往往伴有尿急,嚴重時類似尿失禁,尿頻、尿急特別明顯,每小時可達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幾滴,排尿終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濁,有膿細胞,有時出現血尿。全身癥狀輕微或缺如,部分病人有疲乏感。女性新婚后發生急性膀胱炎稱為蜜月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病程短,如及時治療,癥狀多在1周左右消失。

          (二)慢性膀胱炎

          膀胱刺激癥狀持續存在,且反復發作,但不如急性期嚴重,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膿細胞、紅細胞。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且伴有結石、畸形或其他梗阻因素存在,故非單純性膀胱炎,應做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

          三、腎盂腎炎

          (一)急性腎盂腎炎

          急性腎盂腎炎為活動性化膿性感染,常有全身和局部癥狀及局部體征三組臨床表現。

          1.全身癥狀

          多數起病急驟,寒戰,發熱,病人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伴有頭痛、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血中性粒細胞增多,易誤診為急性膽囊炎或急性闌尾炎等急腹癥。

          2.局部癥狀

          多數病人有一側或雙側腰痛,為脹痛或酸痛,重者可向病側腹部、會陰及大腿內側放射。因腎盂腎炎多伴有膀胱炎,故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有下腹痛或不適感。尿液混濁,偶有尿血。

          3.局部癥狀

          常有一側或雙側腎區叩擊痛,在脊肋點、季肋點、上輸尿管點和中輸尿管點常有深壓痛。其中以脊肋點、上輸尿管點壓痛較有意義。

          (二)慢性腎盂腎炎

          慢性腎盂腎炎(chronicpyelonephritiS)的臨床主要表現多不典型,診斷較困難。過去認為急性腎盂腎炎多次發作或持續不愈1年以上,即可診斷幔性。腎盂腎炎。近年發現與發病時問并無直接關系,而主要取決于有無腎盂、腎盞及腎間質纖維化及瘢痕形成。性。腎盂腎炎表現常不典型,臨床可見如下幾型:復發型(反復發作急性腎盂腎炎)、低熱型、血尿型、高血壓型及隱匿型(僅尿液異常,尿細菌培養陽性)。

          【診斷、定位診斷】

          臨床上可采用如下程序和思路進行尿路感染的診斷。

          一、根據病史、癥狀、體征進行初步診斷臨床上當出現明顯的尿頻、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適,伴有或不伴有發熱、畏寒、寒戰、腰痛等癥狀時,應初步診斷為尿路感染。若同時伴有肋脊點壓痛,和(或)腎區叩擊痛,和(或)上、中輸尿管點壓痛,和(或)膀胱區壓痛等體征則更進一步支持尿路感染的初步診斷。尿路感染的發生常與勞累、憋尿、飲水減少等誘因有關,但通常誘發也不甚明顯。一般認為育齡期女性、老年體弱者、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患者為尿路感染的好發人群。根據病史和臨床特征,尿路感染的初步診斷不難。

          二、根據細菌學等檢查確立尿路感染的存在尿路感染的確診,不能僅靠臨床癥狀和體征,而要依靠實驗室檢查,特別是細菌學檢查。下列常用尿液細菌學檢查可支持尿路感染的診斷。

          1.尿液分析利用尿內有效成分的熒光強度(n)和散光強度(Fse)及通過時的電阻抗自動分析,得出尿液白細胞數含量,據此可以做出早期診斷。

          2.離心尿沉渣鏡檢將新鮮尿液離心后,經顯微鏡檢查尿沉淀物中各種有形成分,通常每高倍鏡下可見到3~5個細菌即可診斷為尿路感染。Stamm等證明,尿白細胞>8個/HP相當于有癥狀患者尿培養>102/ml,10個/HP相當于尿培養lOS/ml指標。若出現癥狀而無菌檢出者,則可能為衣原體等。

          3.尿涂片革蘭染色鏡檢采用新鮮非離心尿革蘭染色后以油鏡觀察,>1個細菌/HP為陽性。其與中段尿培養lOS/na標準相比,有90%相關性。如增加到>5個細菌/HP,則相關性為99%。如采用離心尿涂片,則檢出率更高。

          4.亞硝酸鹽還原試驗大腸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內含硝酸還原酶,可將尿液中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后者遇胺類生成紫色的重氮化合物。若為陽性支持大腸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診斷。該方法敏感度35%一85%,特異度92%~100%,結果受飲食硝酸鹽成分的影響。該法尿液需在膀胱內停留4h,許多尿路感染患者因排尿頻繁,可使該試驗呈假陰性。另外,并非所有致病菌都含有硝酸還原酶,對不含該酶的微生物,如葡萄球菌、糞腸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該試驗無法檢測。

          5.尿液培養尿液培養是診斷真性細菌尿的金指標,同時還以行菌落計數和藥敏試驗。

          三、定位診斷尿路感染的診斷除了必須通過細菌學檢查明確感染存在外,還要判斷細菌侵犯尿路的部位,即進行定位診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是上尿路感染還是下尿路感染。

          臨床上常用以下方法進行判斷:

          ①若尿路刺激癥狀明顯,并伴有明顯全身中毒癥狀,如畏寒、寒戰、發熱(體溫38.5℃以上)、疲乏,且腎區叩擊痛、輸尿管點壓痛等多為上尿路感染。若尿路刺激癥狀較輕,無全身中毒癥狀,無明顯腰痛、腎區叩擊痛、輸尿管壓痛等多為下尿路感染。

          ②尿抗體包裹細菌檢查:陽性者多為上尿路感染,陰性者為下尿路感染。但在前列腺炎和白帶污染時,細菌也為抗體包裹型,應注意排外。

          ③尿液NAG酶:可作為定位診斷指標。因腎實質的NAG酶含量較膀胱及肌肉高近3倍,故上尿路感染時NAG酶升高顯著。

          ④尿液視黃醛結合蛋白(RBP):對泌尿系感染有定位診斷價值。該蛋白將肝臟合成的視黃醛轉運至上皮細胞。游離的視黃醛結合蛋白從腎小球濾過后由近端小管重吸收,分解,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出現很少。當腎小管有損害時,尿液中該蛋白濃度升高。有人分別對診斷上、下尿路感染的患者及正常人檢測尿液RBP、NAG酶、82一MG,發現三者在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的濃度均顯著高于下尿路感染及正常對照組,認為三者對尿路感染的定位診斷有相似意義。

          ⑤菌毛類型:有學者發現上尿路感染病原以P型菌毛細菌為主,下尿路感染以I型菌毛細菌為主,故認為從泌尿系感染分離的細菌菌毛類型,可以定位診斷。

          ⑥膀胱沖洗后尿培養法定位:膀胱沖洗后行尿培養,若為陽性,見于上尿路感染,其準確性超過90%,但操作復雜和費時,只能用于科學研究。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分析 
        尿路感染是由不同的原因引發的,那么不同的病因又有哪些不同的臨床表現呢?我們現在就一起來了解下尿路感染的幾種不同的臨床表現。1.膀胱炎即通常所指的下尿路感染。成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揭西县| 临泽县| 海兴县| 稻城县| 汨罗市| 且末县| 吴桥县| 上饶市| 荆州市| 遂宁市| 酉阳| 时尚| 天祝| 历史| 峨边| 岐山县| 杭锦旗| 基隆市| 天柱县| 松滋市| 北票市| 古浪县| 扶沟县| 济南市| 平凉市| 开平市| 洮南市| 中西区| 腾冲县| 武川县| 南郑县| 凌海市| 镇雄县| 海兴县| 明溪县| 高唐县| 桑日县| 出国| 东乌| 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