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女子到14歲左右的時候,先天之精逐漸強盛強盛,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分滋養,身體發育成熟,氣血調和,血海盛滿,血溢胞宮,月經來潮,猶如月亮的盈虧,海水之漲落,很有規律。月月如期而至,經常不變,所以稱為月經。
正常月經:陜西省人民醫院中醫科曹曉菊陜西省人民醫院中醫科曹曉菊
正常月經是女子發育成熟的標志之一,現代女性月經初潮平均在12.5歲。絕經年齡通常在45~55歲之間,月經從初潮到絕經,中間除妊娠期、哺乳期外,都是有規律地按時來潮。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于正常月經。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不凝固,除血液外,還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粘液及陰道上皮細胞。
月經失調包括的范圍:
月經失調,也叫月經不調,或月經紊亂,凡是月經的周期、經期和經量發生異常,以及伴隨月經周期出現明顯不適癥狀的疾病,都屬于月經失調,是來中醫婦科門診就診最多的疾病。
1.周期變化:
兩次月經第1天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周期,月經周期的計算應包括月經來潮的時間。周期變化包括月經先期,后期,不定期
(1).月經先期: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連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 或者一次提前半月以上。
(2).月經后期:月經周期超過35天,連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其月經量和經期基本正常。
(3).月經先后不定期;月經周期或前或后,均超過7天以上,并連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
2.經期變化:
正常出血的時間多數為3-6天,也有2-7天,前1-3天經血量會較多,有時還會出現血塊,合并下腹部的悶痛,經期異常以經期過短或延長都屬于失調;還有在兩次月經間期出血,也屬于月經不調范圍。
3.經量,經色的變化:
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為30-50ml,月經量多于80ml即為病理狀態。一般每天換3~5次衛生巾或紙,就算是正常。
(1)月經過多:月經期過長,月經量太多、甚至經血順腿往下淌,這就不正常了。
(2)月經過少:月經后期如伴經量過少,常可發展為閉經
(3)經色、經質的異常:經來色淡、經來色紫、經來如黃泥水等.
4.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癥狀:
每次經行即出現,經停即止的伴隨癥狀,如痛經、崩漏、逆經、經行吐衄、經行便血、經行身痛、經行發熱、經行泄瀉、經來浮腫等。
5.閉經:
非生理性停閉,停經超過3個周期稱為閉經。(排除懷孕,藥物等因素),40歲以前無明顯誘因閉經,必須引起重視。應該立即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絕經前后所出現的月經紊亂,屬于與更年期有關的一類疾病,應該給與調理與治療,如果絕經后出現所謂“倒開花”,要引起重視。
月經不調的中醫治療:
考慮到中醫對月經不調的病理認識,與肝肝氣郁結,肝血不足,脾虛濕盛,腎氣虛弱等有關,進而引起氣血不和,陰陽失調;
月經不調的治療,也是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大法來進行的,根據病因,病機,病人的具體情況,采取有補腎、扶脾、益氣,活血、理氣、疏肝等治療方法,其目的是要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
調經,是針對氣血陰陽的變化來進行的,調的是臟腑功能,調的是全身的氣血。所以,常常有些女士因月經不調來看病,經過調理,不僅月經正常了,同時,氣色變好了,精神睡眠好了,臉上的色斑也淺淡了,這也反應了中醫的整體觀念。我們不主張患者自己隨便買點藥去調經,因為月經失調的表現多種多樣,每個人的體質,病情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還是建議患者。最好到醫院請醫生給你把把脈,針對個體的不同情況,對癥治療效果更好。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