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痛風性腎病是怎么得的
- 痛風性腎病是怎么得的
-
參與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劉蘭英 副主任醫師

痛風性腎病一定跟痛風有關,所以簡稱痛風腎,也稱為尿酸性腎病。尿酸性腎病與尿酸有關,血尿酸鹽濃度處于過飽和狀態以后,就會沉積在腎臟,可引起尿酸性腎病。如果尿酸過飽和,沉積在關節,就會出現痛風性的關節炎。臨床多數患者發作痛風時即是這種狀態,即尿酸鹽在關節里沉積過多達到過飽和狀態進而引發急性炎癥。多數患者身體里缺少尿酸酶,機體不能在嘌呤轉化過程中將尿酸去除,進而導致尿酸在體內沉積。如果尿酸增高,一般建議查基因。如果基因有缺陷,為缺乏酶所致,可以補充酶。比如非布司他可以提高這種酶的含量,可起到一定的降尿酸作用。此外,尿酸增高還與飲食有關,如進食肉、動物內臟、喝濃湯等,可誘發痛風發作。
早期病變表現為尿酸鹽結晶形成,有時可在尿里發現尿酸鹽結晶;有時做腎穿時可發現腎臟組織里有尿酸鹽結晶生成。超早期患者一般沒有癥狀,但是可有尿酸鹽結晶。尿酸在體內會直接或間接導致腎臟損傷,出現免疫炎癥反應,即引發應激狀態使體內產生炎癥狀態,對腎臟造成損傷,進而可形成腎結石。有些患者晚期表現為肌酐增高、腎臟纖維化。所以如果患者尿酸增高,一定要引起重視,可控制飲食、減肥等,并治療原發病,但不要濫用藥物。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