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絡時代的今天,上到七旬老人,下到三歲孩童,都有接觸到網絡,網絡游戲,網絡聊天,上網看電視,刷朋友圈......年輕人跟上時代的腳步,老人似乎也不想被社會所淘汰也在忙著學習怎么樣上網,小孩更不用說了,剛剛幾歲的小孩都嚷著要上網,玩游戲,現在普遍現象,一家人在家里聚餐,只要有小孩,就會跟家里的爸爸媽媽要手機一幫小孩圍在一起玩游戲.......
那么青少年呢?處在一個學習打基礎的年齡,他們不似老人那樣空閑時間,也不像小孩那樣天真的自由,作為中年人的爸爸媽媽總是要求著孩子學習,控制著孩子上網,卻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不聞不問!青少年逆反心理爺爺奶奶也管不了,爸爸媽媽又控制孩子自由的同時不管不顧,導致孩子偷偷去網吧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沒錢上網又有了別的不該有的想法,最終走向歪路,就好比上述新聞你那三個00后小孩......
網絡成癮的危險信號
本次調查對網絡成癮的定義是,過去7天內,平均每天上網時間超過4個小時,同時出現下列9種情形中的4種及以上者,即:
1.由于經常上網,所以即使不上網,腦中也一直浮現與網絡有關的事情;
2.一旦不能上網,就感到不舒服、無所事事或不能靜下心來干別的;
3.希望增加上網時間,以便滿足自己的愿望;
4.上網的時間超過自己預想的時間;
5.多次想停止上網,但總也不能控制自己;
6.因為上網而不能完成作業或逃學;
7.向家長或老師、同學隱瞞自己上網的事實
網絡成癮的及時修正
1、家長和老師的認同有助于改善青少年網癮。
2、現代社會,不能斷絕網絡,只能學會合理的利用網絡。如果從小玩網,玩出名堂了,就成了網絡天才,或者是網絡人才,不管是游戲還是編程,也不管是收集資料還是查各種信息。只要是因網受益,就是良性用網,關健是價值,有沒有創造價值、錢或者是社會什么好的意義。如果沒有這些,該上學的不上學,該上班的不上班,該帶孩子的不帶孩子,該作飯的不作飯等該作的不作,都去上網,那就是網癮,就是惡性的。對么?當今是一個信息化社會,不可能與網絡完全隔絕,關鍵是怎么樣運用網絡。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引導教育,用一顆慈愛的心去關懷支持,順水推舟。網癮厭學,用不著什么苦訓練打啊罵啊,也用不著勸啊說啊,更用不著那偏了十萬八千里的精神病藥和電擊。用一顆慈愛的心去關懷支持,順水推舟,引導教育,并切實有效解決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困擾(師生矛盾、親子矛盾、人際關系、環境適應、青春期性心理、學習自信心、人生規劃等等),只要這些做到位,就足夠了。
4、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對于由于自我封閉、交往恐懼等因素逃避現實人際交往,沉溺于網絡中進行交往的網癮患者.可以在使用認知行為療法的過程中采用團體心理咨詢技術和現實人際交往訓練。
5、建立健康的性知識性意識。對于因性意識和性沖動困擾而沉溺黃色網絡信息的網癮患者,可以使用個別心理輔導和代替療法來達到認知行為療法目的。通過個別輔導讓患者夠獲得健康的、科學的性知識,并學會掌健康、正確的性知識的獲得方法:通過代療法鍛煉患者的意志力、自控能力,讓他選健康的體育運動,如游泳、打球、登山、旅游等,代替上網獲得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
6、增強自信心。對于在“信息占有”心理作用下的上網強迫癥網癮患者,可以通過團體心理咨詢技術和網絡正確使用技巧培訓雙管齊下的方式使此類患者充分認知自己的心理障礙。
7、增強社會現實價值感。對于網絡行為單一、娛樂性目的強的網絡游戲沉溺者.可以在進行認知行為療法的過程中運用個別心理輔導.增強現實價值感。幫助他們區分與認知網絡游戲的功能,網絡游戲只是娛樂工具,網絡游戲中所獲得的價值感是虛擬的、短期的,協助他們認知網絡游戲為自己生活提供的滿足功能具體是什么,比如人際關系的滿足、組織策劃能力的實現,等等,幫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能夠提供與網絡游戲相同功能的替代,最終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學習中來。
8.因為上網而與家長發生沖突;
9.為了逃避現實、擺脫自己的困境或郁悶、無助、焦慮情緒而上網。
網絡時代飛速發展,青少年心理問題也逐漸增大,在這里,希望廣大父母多關心一下孩子,正確的引導可以使孩子少走好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