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確實對青少年成長有著比較大的危害,其結果使“網癮”青少年不能成為正常社會人,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如果不積極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加入這個行列,會給越來越多的家庭造成不幸,也會給社會增加越來越多的問題。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網癮”的危害性,大力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努力控制和減少“網癮”的發生,讓青少年在互聯網時代能夠生活得更加美好。
中學生上網成癮怎么辦?
當孩子沉溺于網絡不能自拔時,他們往往缺乏對事情的正確判斷,對自己行為也缺乏自制力,家長對于未成年人可能在互聯網上接觸不良信息感到擔憂,家長和孩子的態度存在著嚴重對立。
在這種狀況下,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是影響未成年人成長的3個重要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家長們要引導孩子安排好假期生活和學習。讓我們來關注未成年人的網絡天空,還孩子一個清澈明亮的網絡世界。
網癮產生的本質原因是上網者到網絡中尋求刺激,在刺激中體味生活中難以體味到的快樂。“多數網癮者缺乏成就感、存在感和價值感,他們上網打游戲,目的是要找到‘我還行,我能行’的感覺,生活中得不到的肯定,需要通過網絡游戲來得到。”
根據心理機制大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環境改變法:一個人沒有自制力與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當有一個合適的環境時,就會有一個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當發現孩子頻繁上網的時候,可以把電腦從臥室搬到客廳里,使他上網不是那么的方便舒服,孩子不同意時,也不要用強硬的態度,要用圓滑的理由解決。
陽性強化法:陽性強化法是及時給積極的行為習慣給與強化,漠視或淡化不好的習慣。家長可以操作的孩子出現學習的行為給以一些獎勵,當他出現上網的行為,不要刻意去管他,時間長了就會慢慢改變。
自我控制法:主要方法是先找出一個讓自己改變的合理理由,還要找出幾個迷上網絡的原因。然后摒棄以前的原因,啟動要改變的理由。逐漸建立一個新的積極目標,通過自我監督,自我評價、自我強化的方式培養自我控制能力,并朝著目標一步步邁進。
系統脫敏法
父母與孩子一起協商逐漸減少上網的時間,比如原來每天回到家上7個小時的網,然后設立一個目標,第一個周減少一個小時,并及時給以獎勵。第二個周減少2小時……逐漸達到偶爾上網或者不上網。
鼓勵暗示法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愛和支持,他就可能去上網,在網絡游戲里尋求支持和安慰。因此,父母可以對孩子的網癮行為在理解、尊重、接納的前提下進行勸解和疏導,對孩子戒網過程中的焦慮情緒進行安慰,對他說積極的話,說肯定的話,樹立能改變目前處境的一種信念,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給予鼓勵,對孩子的疑慮給予解釋和保證,恰當地對孩子的行為做具體的梳理指導。
反思
網癮,與其說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如說父母的教育有問題。因為孩子在家庭、學校、社會受到太多的指責,需要有發泄的出口,所以孩子會選擇一個虛擬的網絡,讓他傾吐內心的情感,因為在網絡中,沒有人指責他,也沒有人對他做出評判,所以對孩子來說,網絡是一種心理需求。解決孩子網絡成癮不能靠堵的辦法,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孩子的心態。當孩子沒有心理問題時,孩子的網絡成癮也就自然消失了。同時,家長的榜樣示范也很重要。人的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并模仿別人的行為表現而學到的。父母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改變自身的行為習慣,重塑孩子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習慣。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那么孩子的行為最終也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