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社會里,焦慮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了。不只是這種狀態(tài),還有這個詞。一天不聽到個幾遍都不算是過了一天。
網(wǎng)上搜索會出來大片大片的回答,無非是一些特別振奮的逆襲經(jīng)驗,實際操作值幾乎為0,我們不是自制力超強的大牛,也不是特別沒用的那類人,常常會拖延,但也沒因此出過大問題,出了問題容易焦慮,進而影響工作本身,大家只想了解一個普通人怎樣處理自己的焦慮情緒比較合適,有哪些切實可行的方法。
在說處理之前,我們想先來談談到底什么是焦慮。焦慮從表面看,是一種彌散性的擔心、緊張和焦躁的情緒。它經(jīng)常跟另一個叫做“壓力”的好兄弟結伴同行。
每個人的具體表現(xiàn)不太一樣:
有的人,在焦慮的狀態(tài)里容易喪失行動力。越是一大堆任務壓著,越?jīng)]有辦法開始行動著手做;越?jīng)]有辦法做,就越焦慮。
有的人焦慮時容易過度行動變成工作狂,不眠不休,給自己增加工作量,遠遠超出身體和心理能夠良性承受的范圍,用生命對抗。
有的人,焦慮時容易產(chǎn)生一些行為上的應對,比如增加用煙、用酒、用藥、沉迷游戲、過度飲食、流連網(wǎng)絡等等,頹而廢之。
有的人在焦慮的時候人際關系上會產(chǎn)生困難,因為整個人都不好了,對身邊人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不穩(wěn)定和一些負面的反饋與表達,讓人難以相處。
大部分人在過度焦慮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出現(xiàn)軀體反應:頭痛,睡眠紊亂(難以入睡、多夢、驚覺、早醒等),消化系統(tǒng)紊亂(腹瀉、便秘等),生理期紊亂,不明原因的軀體疼痛,心悸,皮膚敏感等。
大部分人在過度焦慮的時候,或多或少都伴隨有情緒反應:易怒、易激惹、不耐煩、煩躁、間歇性心情低落等。
焦慮來自哪里?
人的很多不良心理情緒都來自于對抗。有一些是我們可以意識到的對抗,比如越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兒,越硬按著腦袋要求逼迫自己去做;或者是心已經(jīng)飛去遠方旅行了,人還得好好地坐在辦公室里要把今天的任務完成。更大的部分,是我們意識不到的對抗,也就是潛意識說。
比方說一個普通人,在面對過度的工作壓力時非常的焦慮。表面上看,是因為工作太多了,任務有時限,完成有困難;但深究下去,也許還有很多背后的東西在煎熬我們。比如對于老板(權威的代表)的期待和畏懼;比如對于自己的表現(xiàn)的過高期待和過高標準;比如沒有人幫助自己;比如在整個過程中產(chǎn)生的無力感、無助感、自我嫌棄、疲憊等等。
想要處理自己的焦慮情緒,就要先了解它,知道它在向你表達什么,它在傳達著怎樣的信號。對待情緒,大禹治水是再好不過的例子——圍堵永遠不如疏導。一味的壓制或者是否認情緒,只會讓情緒的洪水泛濫一發(fā)不可收拾。同樣的,情緒和水一樣,雖然泛濫的時候可怕,但它們都有存在的積極意義,也不可缺少。
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做的是接納深層焦慮體驗。跟焦慮做朋友。他就是會時不時來你家里串門的。這是一個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現(xiàn)實情況。你越是拳打腳踢想要把他踹出門外,他越來勁,越要翻窗戶爬煙囪總而言之就是要登堂入室來難為你。這樣的情況下,倒不如就打開門請他進來喝杯茶。反而,他給我們帶來的煩躁感和自我貶低感會相應有所降低。
如果一個人常年都是處于焦慮狀態(tài),身體癥狀和情緒癥狀明顯,甚至影響到工作生活人際關系,那么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要找到安全可靠的醫(yī)院來幫助自己進行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和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