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假期的最后一天,一想起要面臨緊張的工作,小伙伴就不由得煩躁起來,紛紛出現精神渙散、身心疲憊的狀況,嚴重的甚至出現食欲不振等情況,甚至有一部分還出現了倦怠情緒。專家稱其為“假期綜合癥”。
每逢過節必得此病,想想也是醉了。我們來看假期綜合癥有什么表現,請對號入座,你是不是在這90%里面?
1、上班恐懼癥
不少人在節假后不想上班,害怕重新面對巨大的壓力;甚至有茶飯不思、身心疲憊、精神渙散等癥狀,全然沒有此前上班的朝氣。
2、疲勞綜合癥
平時上班感覺還好,可一到周末或節日卻比上班還累,不知怎么緩解才好;上班了會頭痛眼澀、腰酸背痛、無精打采、反應遲鈍,像感冒了一樣;
3、睡眠綜合癥
每天入睡困難、早醒,常伴有精神疲勞、頭昏眼花;頭痛耳鳴、心悸氣短、記憶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
4、沉溺網絡綜合癥
國慶節假日期間,喜歡宅在家里,整天與電腦為伴,沉溺于網絡游戲和視頻;節后覺得頭重腳輕,眼睛看東西發花,甚至還會出現重影。
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長假后不得不去上班!下面健康必讀就給大家提供一些解救的方法。
1、給自己適應的時間
假期和非假期是兩種不種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七天大假,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我們的身心開始去適應一種“娛樂、松馳、非理性”的舒適狀態,假期一結束,意味著又要開始一種“條理、緊張、挑戰、理性”的工作或學習狀態。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理智層面的假期結束了,但潛意識層面的假期還沒有結束,所以,出現節后綜合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應。給自己一周的適應時間,讓意識和潛意識接上軌。
2、生活作息提前調整
節日期間,各位親友聚會,應酬會面,會提高我們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導致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所以,收假前一天應“靜下來”,避免高強度應酬,在家休息,吃些清淡的飲食,新鮮的水果,聽些輕音樂,晚上早睡,盡早適應工作日的到來。
3、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強度工作
很多上班族一收假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計劃中,這會增加焦慮感,加劇節后綜合癥的癥狀。上班前三天,盡量安排一些計劃性、交流性質的工作,可以給到到一個緩沖調整的時期。
4、運動調整精神狀態
假日期間,運動減少,會讓人變得“懶懶的”,收假后,可以進行運動量相對大的運動,比如快跑、游泳,可以幫助身體消耗一些能量,重新獲得元氣。
5、通過飲食調整身體狀態
國慶節期間很多親友聚會都是大魚大肉,導致腸胃負擔過重,收假后的飲食不濟也容易讓人精神不振。收假前三天可以只吃素,也可以大量喝白開水,多吃粗纖維和綠色蔬菜,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胃腸道恢復健康。。
結束語
“假期綜合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遲遲不肯離去,對你戀戀不舍,怎么踹都踹不走。如果你這種癥狀特別嚴重,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第一種是再請七天假,我保你瞬間恢復;第二種是按照以上的方法好好調節,過完一個星期左右應該就滿血復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