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腸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技術推廣試點工程(簡稱:MDT工程)”項目昨日在京正式啟動,該項目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牽頭成立,旨在推進最新大腸癌診療規范的應用,力爭實現大腸癌規范化治療,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大腸癌診療水平,惠及全國逾百萬大腸癌患者。中華康網從會上了解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及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入選首批MDT試點醫院。
圖為MDT項目啟動儀式
我國大腸癌患者生存率偏低 亟需推進診療規范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結直腸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每年導致近60萬人死亡。在我國,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快速上升。數據顯示,結直腸癌在我國腫瘤發病排位中已躍居第三,平均每1.5分鐘就有1人被診斷為結直腸癌。并且,隨著城市化進程和人口老齡化加劇,未來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預計還將繼續升高。結直腸癌疾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開展積極的防治對策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診療技術有所進步,但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患者生存率仍然偏低。
“診療不規范是影響我國當前結直腸癌預后的重要因素。盡管原衛生部出臺了結直腸癌診療規范,但由于地區間醫療水平的差異和結直腸癌診療的復雜性,臨床實踐中,往往存在治療“過量”或“不足”的情況,結直腸癌診療的規范化水平亟需提高”,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成果推廣處處長閆力表示:“中國亟需建立一批龍頭的‘全國結直腸癌診療示范單位’,以切實有效地推進結直腸癌診療規范,給予更多患者最佳的規范化治療方案,改善整體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MDT診療模式或將改善大腸癌患者生存時間
MDT工程管理指導專家委員會主委、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張蘇展教授介紹,在臨床上也有很多臨床實驗已經明確表示,惡性腫瘤采用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病人他們的普遍生存率要比單個專科醫生治療的病人生存率提高了30%左右。
張蘇展透露,“其實,MDT模式在一些大的腫瘤醫院已經實行很多年了,比如北京腫瘤醫院就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上海腫瘤醫院也有這樣的方式。但這些方式基本上局限在三甲醫院或者腫瘤專科醫院,推廣還是有問題,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做試點工程的基本理由。”
那么,在眾多的腫瘤疾病中,為何選擇大腸癌作為MDT模式推廣首選?張蘇展坦言,大腸癌是我國這幾年發病率增加最快的腫瘤,在我國臺灣、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結直腸癌在過去幾年當中每年以大概5%-10%的比例增長,而且這種增長比例還在增加。在臺灣,大腸癌已經超過了肺癌和肝癌的發病率;在上海,大腸癌已經成為發病率第二的腫瘤。
另外,大腸癌是發病相對緩慢的腫瘤,能夠讓醫生有充分發揮他們技術的空間。“大腸癌肝轉移的患者,通過多學科綜合治療,先化療再手術,常常可以獲得40%,甚至50%的長期生存。加上腸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各種經驗相對豐富,衛計委最終選擇了腸癌作為多學科綜合治療技術推廣的第一個試驗腫瘤。”
四家核心醫院入選首批MDT項目 推進大腸癌規范化診療
閆力處長在啟動會上表示:“結直腸癌診療是我國醫療衛生領域的重要課題。為進一步完善我國重大疾病規范化診療體系,我中心牽頭啟動‘全國大腸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技術推廣試點工程’,將先打造一批示范單位,發揮龍頭效應,切實有效地推動結直腸癌學科的規范化發展,并逐步開展臨床科研、醫生培訓、疾病管理的體系建設,最終建立MDT模式下的慢性病結直腸癌防治體系,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
中華康網從會上了解到,目前MDT工程首批遴選四家工程核心醫院,設立管理指導專家委員會,制定并公布“中國結直腸癌多學科診療單位建設及管理指導意見”,出臺示范單位評定標準及發展步驟要求,并以核心醫院為“點”,以點帶面,積極發展一批MDT工程示范單位。
首批核心醫院包括: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及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入選醫院擁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常規腫瘤診治水平,并在MDT模式實踐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根據項目規劃,核心醫院將負責引領我國結直腸癌學科發展,研究推行個體化診療高新技術,制訂有關規范,牽頭臨床科研,組織培訓考核,開展推廣指導,成為全國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結直腸癌科研、教學中心。首任管理指導專家委員會則主要由來自四家核心醫院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專家組成,負責宏觀把握,對工程進行政策和學術指導,給予進程、質量和效果評價。
據悉,根據規劃MDT工程預計將在3年內,覆蓋31個省市55家醫院,惠及逾百萬結直腸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