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花紅藥業董事長韋飛燕在廣西代表團表示,一些抗生素新藥、抗癌類藥品價格虛高的現象普遍存在。“出廠價20多元一盒的抗癌中成藥蘆筍片,醫院售價達180多元。90%以上的藥品都有降價空間,價格砍掉50%,一點問題都沒有。”
韋飛燕坦言,“10多年來,政府實施藥品降價30多次,但卻‘越降越高’。”藥企不是不想降,而是不敢降。“大多數藥企并沒有從藥品差價中得利。”這里有一系列的中間環節,醫院的回扣是其中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張福維說,藥商出售藥品,早已將回扣計算在藥價里。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輔仁藥業集團董事長朱文臣說,藥品出廠價包含約15%至20%的提成,是業內潛規則。藥價虛高,是在藥品流通環節中層層提高的。
據調查,制藥企業面向全國銷售,并在各省市制訂銷售計劃,根據當地的銷量來定價格。一旦有的試點價格降了,其他地方勢必也要求跟著降價。醫改碎片式改革取消藥品提成,但這種降價不會使制藥企業的銷售量上升,反而下降了。“醫生的利益空間沒有了,誰來給你開藥?對于制藥企業來說,銷售量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沒回扣就沒銷量,這就是藥企打價格保衛戰的真實原因。
朱文臣認為,降價必須是建立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用行政手段強行降價走不通。“藥品價格應由市場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