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于嘮叨影響孩子成長

          發布時間:2015-04-21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案例

        教育圓桌微信公號家長提問:兒子今年初二,總是說我很煩,說我嘮叨。我也不想老嘮叨他,可我說的話他總當耳邊風,要求很多遍他才勉勉強強按我說的做。說多了,他嫌煩,說少了,他根本就不聽,你說應該怎么辦呢?

        專家觀點

        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田欣:初中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發育期,他們的獨立意識加強,希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成長空間;這個時期,家長的期望值升高,但很多父母依然按照成人的處事原則來判斷孩子的對錯,采取跟不上孩子發展節奏的教育方式,他們不能耐心傾聽孩子說話,忽視孩子豐富的情感世界,指望通過督促、嘮叨的方式來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其結果是父母嘮叨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強。于是,在父母的嘮叨聲中,大多數孩子逐漸練就了對付嘮叨的本領,或置之不理,或保持沉默,對父母的嘮叨產生抵觸心理。這種過度強化的教育方式,不僅白費口舌、勞而無功,而且容易導致孩子不自信,缺乏責任感,引發負面情緒,引起親子沖突。

        一般情況下,父母給孩子適當的提醒是有必要的,但要避免無休止的嘮叨。這里給家長提幾點建議。

        一、學會尊重孩子。

        會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寬容和寬厚的,家長要變“說”為“聽”,而不是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畫腳,強行命令。孩子出現問題,家長可以給孩子提出原則性、合理化建議,可以用商討的方式,心平氣和地與孩子進行分析,交換彼此的想法。平和的語氣和尊重的態度,可以更好地獲得孩子的理解和認同,會讓孩子信任家長的判斷,領會家長的要求。

        二、用規則代替嘮叨。

        父母不能嘮叨,可是孩子必須要教育,還有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規則代替嘮叨。對于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要求,家長可以和孩子講清道理,一起制定規則。而且所有的規則不僅要求孩子遵守,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用具體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矯正不良的習慣。心理專家認為,只要語言、行動得當,就可以很好地保持親子間良好的溝通。

        三、等待孩子成長。

        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如果一時沒有很好的辦法,那就什么也不說也不做。很多時候,孩子的壞習慣,正是因為被“說”得太多了,小缺點固化成了大缺點,臨時的缺點強調成了恒久的缺點。每個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本能,家長要相信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會自己想辦法修復自身的問題。把問題交給時間,交給孩子自己,也許是最聰明的辦法。不嘮叨、少嘮叨,至少給孩子提供了一個適宜他們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的成長環境。

            精彩必讀
            在印度,一種急性大腦疾病竟與荔枝有關系,是荔...
            近日,“十三五”醫改路線圖出爐,將會對中國人...
            國家認監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今日在京簽署《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道| 连城县| 奉化市| 永州市| 长葛市| 吕梁市| 永丰县| 奉节县| 泸水县| 承德县| 武强县| 手游| 博湖县| 南郑县| 蓬安县| 饶平县| 龙岩市| 余干县| 武川县| 横山县| 上栗县| 松江区| 麻阳| 海阳市| 藁城市| 墨江| 吉安市| 洛川县| 东明县| 米林县| 固安县| 咸宁市| 民丰县| 德兴市| 景泰县| 龙江县| 江都市| 瑞昌市| 新沂市| 上栗县| 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