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怕空巢!
日前,美國媒體報道,奧巴馬最近常常老淚縱橫,原因是女兒即將上大學離家而傷心。奧巴馬在白宮祈禱早餐會透露:“我有時大白天也會流眼淚,但我無法解釋原因,因為她們就要離開我了。”奧巴馬很可能是患上了空巢綜合征。
按理說,中年人正處于事業上升期,忙碌的生活應該使他們不太會出現空巢綜合征。但事實卻是,中年人群中,空巢綜合征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癥狀甚至比老人還顯著。
一個家庭中孩子是主軸。子女從小到大都在身邊,父母早已習慣為他們操勞一切,每天送他們上學,給他們準備早餐,接他們放學,這種習慣已經堅持了十幾年。當有一天子女因為上大學或工作要離開,從而使原本全身心投入孩子教育的家長感到空虛。特別是近年來,寄宿制、留學生等教育結構的調整,使尚未成年的子女們提早從家庭中“獨立”出來,越來越多的中年人提早進入空巢狀態越來越明顯。
對于老人來說,在過去,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是常態,每個家庭都有多個子女,老人必然會與一個子女的家庭住在一起。而在獨生子女社會,即便每對獨生子女都與老年人共同生活,也必然會有一對老人是空巢狀態。
像奧巴馬這樣莫名傷感、情緒不穩是典型的空巢綜合征,有的還會煩躁不安、失眠早醒,這在精神病學中屬于“適應障礙”的一種,是一種心理危機。如長期得不到緩解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對于老人來說,性格變得孤僻、自閉,嚴重時甚至引發老年癡呆。
在社交中沖淡心理不適,不失為一種好的“自療法”。家里只剩下兩口子,中年父母正好彌補夫妻間多年一直無法實現的浪漫,既排解空巢,又增進夫妻中年感情。平時夫妻間“心里話”嘮一嘮,“樂子事”擺一擺,進一步密切夫妻間的感情。
另外,中年父母可以把精力多一點放在事業上,老人父母可以多多參與文娛活動,如釣魚、畫畫、扭秧歌、剪紙、養花、養魚等,讓各種愛好在“空巢”內充滿笑聲。
親情的撫慰對空巢生活至關重要。隨著年齡增長,老人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也越來越脆弱。子女經常與父母電話交流,常回家看看。一旦發現父母患有較嚴重的空巢綜合征,如抑郁、失眠或有自殺觀念和行為者,應及時求助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