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之際,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等中國醫藥行業25家協(學)會主辦的2015年第七屆“聲音?責任”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3月4日在北京隆重召開。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出席了本次座談會,同時作為人大代表的張院士透露,今年他將提交5個提案,第一個就是關于《中醫藥法》。
幾十年來,張伯禮致力于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因為主持完成了《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創研及其產業化》項目,張伯禮在2015年年初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中醫藥領域唯一獲得一等獎的項目。
國家法制辦于2014年7月24日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包括總則、中醫藥服務、中藥發展、人才培養、繼承創新與文化傳播、保障措施、法律責任、附則等8章66條規定。《意見稿》引起業內關注,反對的聲音也充斥其中。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
作為中醫藥領域的先行者,張伯禮關注著《中醫藥法》的進度。2012年他曾直言,中醫藥法律法規的各個版本對某些內容的規定都不具體:縣級的中醫機構領導單位不明確,草案中籠統提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中醫藥管理部門或者機構,但機構的層次、級別都沒有說明。
在此次座談會上,張伯禮坦言,《中醫藥法》經過20多年,現在終于到國務院最后一個關口,有望今年出來,但是“臨門一腳還是要加點勁”。張伯禮并沒有詳細解讀何為“加把勁”,但可以看得出張伯禮對《中醫藥法》的支持態度。
關注該部法律的并非只有張伯禮一人。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宛西制藥董事長孫耀志在此次座談會上表示,希望《中醫藥法》盡快施行。
孫耀志認為,盡快施行將產生幾大利好,比如,從法律上加大對我國中醫藥產業支持的力度,比如更好的發揮中醫藥從防病到治病到康復的重要作用,刺激社會資本的進入醫院、養老、醫養結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