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曉梅:兒科醫生根本無法養活自己

          發布時間:2016-03-01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醫學院停止招生,兒科醫生成“無根之木”

        兒科醫生緊缺的原因,與專業特點、服務對象有關。王琳介紹,兒科醫生所服務的對象為患兒,生病后不能準確描述病痛的原因、位置,甚至大部分患兒都無法說話,配合度太低,導致醫生診斷存在困難。此外,兒童患病常常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的特點,這要求大夫要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否則就容易誤診。

        此外,繁重的工作量與要承擔的風險和壓力也讓兒科醫生們難以接受。“在我們醫院,每名兒科醫生的人均門診量每天在80人到120人。”王琳介紹,兒科醫生們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不敢輕易喝水、上廁所。“孩子牽動著一個家庭的神經,有時,家長看孩子病情沒有立即好轉,就會將怒氣發在醫生身上。”王琳介紹,兒科經常成為醫療糾紛的“重災區”。

        兒科醫生緊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兒科醫生培養渠道被堵。1998年,教育部為拓寬專業面,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中,將兒科專業作為調整專業,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兒科醫生成為“無根之木”。兒科專業被取消后,新的兒科醫生的培養機制遲遲建立不起來,也始終沒有一個培養兒科醫生的規劃。全國每年需要培養多少兒科醫生?誰來培養?如何培養?都沒有了下文。統計顯示,目前,全國0至14歲兒童約有2.67億,兒科醫生不到10萬人,每千名兒童才有0.26名兒科醫生。

        加大引才力度,提高兒科醫生待遇

        對于兒科醫生緊缺的情況,市政協委員、海慈醫院中醫兒科主任葛湄菲認為跟兒科醫生的工作強度變大、生源減少不無關系。“我剛參加工作時,到青島城區幾大醫院兒科看病的大多是城里人,外地和郊區來看病的孩子很少。即使有外地患者,大部分是大病,工作量沒現在這么大,也就是現在的1/3吧。”葛湄菲介紹,而現在只要是上班,所有的時間都是在接診。

        葛湄菲介紹,原本國家在醫學院本科設立兒科的時候,醫生的資源還是比較充足的,但是隨著取消本科人才,更多的人開始深造為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出來后不愿進小醫院;加上兒科的設備儀器等要求比較精密,普通的社區醫院沒有這個財力購置,兒科專業人才更無法在小醫院立足,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科室。

        葛湄菲認為,想緩解兒科醫生緊缺的問題,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醫院加大引才力度,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兒科醫生待遇,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兒科醫生來青島的醫院工作。

        立足本職工作提可行性方案更易得到有關部門重視

            精彩必讀
            餃子雖好吃,但有時卻讓胃感覺相當不舒服,胃酸...
            據了解,目前我國一些地方養老金存在收不抵支問...
            ――致電影《老炮兒》劇組和國家廣電總局近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汝州市| 九龙城区| 马龙县| 成安县| 满洲里市| 驻马店市| 墨竹工卡县| 轮台县| 南通市| 琼海市| 郴州市| 喜德县| 普格县| 广州市| 廉江市| 柘城县| 淅川县| 孙吴县| 颍上县| 广宗县| 广东省| 微山县| 南和县| 台山市| 二手房| 苍溪县| 瓦房店市| 礼泉县| 盘山县| 大关县| 突泉县| 大足县| 宜川县| 杭锦后旗| 伊春市| 越西县| 广河县| 嘉义市| 民勤县|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