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關于醫師資格考試短線醫學專業加試專業內容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醫師資格考試中對院前急救和兒科崗位從業人員開展加試相關專業內容的加分考試。新規一出,爭議不斷。不少網友認為這一措施“名為加分,實則降低門檻”,以后兒科醫生都是“劣等醫生”,甚至連有的醫生都認為“兒科醫生不值錢了,這是在貶低兒科醫生的價值”……
兒科醫院管理者自己怎么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在“2015中國醫院大會”上接受采訪時說:“我倒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國家這么做肯定是以不同階段依據需求為導向做出的政策,要具體去分析才能正確看待這個問題。門檻是低了,也許會有很多人愿意并能夠來做兒科醫生。但這其實僅僅是第一步,因為就算他們到了醫院成為兒科醫生,見到所在醫院待遇都低,還能留下嗎?這才是需要真正考慮的問題。”
倪鑫認為,就算醫院采用的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等方式暫時把醫生領進門了,但是如果他們因為待遇較低,還是要走,甚至不再從事兒科醫生,也是應該去理解的。每個人在選擇職業時,都要考慮職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對自己的職業設定是一個鏈式反應,每一步都需要去考慮,為什么選擇這個職業?選擇以后如何發展?所以從長遠角度看,門檻僅僅是第一步。
“對兒科醫生的加分政策僅僅是一個特殊階段的需求所催生的一個所謂誘惑性的政策而已。”倪鑫說,“這個政策對增加兒科醫生不一定會有明顯的效果,因為這是‘一條鏈’而不是‘一步’的問題。加分解決的僅僅是門檻問題,進去了能不能留住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兒科醫生缺口大,地域分布不均勻。作為啞科,兒科工作難度大,高風險,卻又低收入,這都是當下兒科發展面臨的窘境,同時也導致了目前整個兒科服務體系的不均衡發展。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倪鑫說,門檻僅僅是入門,更重要的是把待遇低、高風險等給醫生帶來精神壓力的問題都解決好;其次“十三五”期間國家肯定會頒布一些政策,包括財政撥款、物價調整,或者改善整個社會對醫生的態度,所以這是一件需要綜合考量和解決的問題,絕不只涉及到一兩方面;最后醫院的發展、文化建設等都要提高,讓新進員工能夠感受到自己能夠并愿意留在這里。有了主觀能動性,很多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我僅僅代表的是一家醫院,不能代表一個行業整體。”倪鑫說,“但我認為,如果我的想法代表的是整個行業的觀點,就說明兒科人才短缺、學科發展的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