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定期獻血可以刺激身體造血,對身體有好處。近日,一則“獻血會上癮”的說法在網絡上流傳起來,引起了一些獻血者的恐慌。那么,獻血究竟會不會上癮呢?
網傳一獻血就會“上癮”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網上流傳的這篇《一位有良心的醫生揭露獻血內幕》文中提到“獻血會上癮”。該文稱,獻血的危害之一是經常性的獻血,會造成體內造血功能強化,導致時常會有血管膨脹的感覺,唯有經常性抽血才能夠降低這種不適感。此言論引起大量網民對獻血是否會上癮產生了疑惑。
對此,2008年就有血液研究機構證實,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對人體只是一個刺激,使血液中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加快血細胞的生成。當然,在沒有失血或獻血的情況下,血細胞的生成仍會像平時一樣,有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但總是維持相對平衡的,不可能造成血管發脹或出現其他不適的感覺。
獻血不存在生理成癮
記者了解到,廣州百萬的無償獻血者中,也不存獻血生理上癮的先例。廣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介紹,從科學上、理論上來講,獻血相當于一次失血的過程,并不存在獻血會上癮的情況。從實際方面來看,目前觀察的這么多獻血者中,也沒有上癮的現象和結論。“廣州數百萬的獻血者中根本沒有上癮的案例,乃至全國和歐美等國家也沒有”,付主任稱,獻血失血的過程只是一種生理現象。“獻血上癮”的言論,只是一個誤解和謊言。
獻血上癮是精神心理因素導致
對于獻血出現心理上癮的現象,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廣州華僑醫院) 精神心理科潘集陽教授稱,不會存在這種現象,除非個人有心理異常。本身心理異常就是一種疾病,需要專業治療,這與獻血沒有任何關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獻血是助人救人的行為,不少市民做了好事以后心理感到輕松愉悅。“這種心理跟獻血無關,做好事、幫助別人也會有這種勵志、愉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