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超贛介紹,大腦中的杏仁核主管情緒,而前額葉皮層會控制杏仁核活動。生物體正常發育時,杏仁核與前額葉皮層交互作用會逐漸增強,共同調控情緒。實驗發現,正常撫育對照組大鼠的杏仁核—前額葉皮層功能連接從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隨著發育有顯著增強,但在不良撫育組的大鼠中卻未觀察到相應變化。另外,通過計算大鼠靜息態的比率低頻振幅(一種衡量大腦自發腦活動的指標),發現不良撫育組的大鼠在青少年期內側前額葉皮層的自發活動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前人研究發現的受虐幼兒“早熟”現象頗為一致。
上述研究可為腦疾病治療提供啟示,也為人類和嚙齒類動物面對生命早期壓力的跨物種結果一致性提供了佐證。嚴超贛表示,該團隊研究的是這種不良影響產生的關鍵時間窗口,及采取何種有效干預手段能夠逆轉大腦的不良發育,比如是否可以通過增加玩具環境、增強社交環境等方式,幫助大腦重新發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