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或許說是個移花接木的手段
雖然這個調查問卷沒有問題,但它的結論被別有用心的人強烈扭曲了。
事實上,加拿大這個問卷有非常具體的背景,比大家想的復雜得多。
30多年前,順鉑化療剛剛興起,作為試驗藥物用于治療肺癌。當時數據不多,療效不明,而且副作用很明顯。因此,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醫生群體中出現了對它使用的爭議,不少醫生擔心出現過度醫療,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到底什么樣的肺癌患者應該嘗試順鉑化療?為了回答這個問題,1986年,加拿大麥吉爾癌癥中心對醫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
“假如你是一位60歲的腫瘤科醫生,被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同時發現肝轉移和骨轉移;你身體狀況不錯,除了重體力活和劇烈運動,你幾乎和正常人一樣。這種情況下,你是否會選擇使用順鉑這種試驗性化療藥物?”
醫生回答的,不是簡單粗暴的“你得癌癥后會不會用化療?”,而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情況:
1:患者60歲,不是年輕人。
2:雖然患癌癥,但當時身體狀態不錯。
3:非小細胞肺癌,而且已經多器官轉移。
4:嘗試毒性較大,而且療效未知的試驗性順鉑化療。
“身體良好,歲數偏大的情況下,要不要使用數據很少,毒副作用明顯的試驗性療法?”
這個問題和簡單的“患癌后化不化療”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當時81%受調查的醫生選擇不使用順鉑,是很正常的。
為了對化療進行的妖魔化,一些人使用了移花接木的無恥手段,不交代任何背景,只摘錄自己想用的話,欺騙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