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說法,冬三月,也就是從立冬至立春前,尤其是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朔風凜冽,寒氣刺骨,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處于冬眠狀態,為來年春生、夏長養精蓄銳。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以“藏”字為首要原則。
寒冷的冬季,“溫暖”恐怕是人們最渴望的事情了。從遠古時期的裹獸皮、纏樹枝,到現代的保暖內衣、帽子、圍巾、手套等“配套設施”,人們已經意識到,身體的某些部位對防寒保暖至關重要。重視保暖,也是“冬藏”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對于老弱病殘者。進入冬天,天氣寒冷,室外溫度較低,極易使人患上風寒感冒、風濕骨痛、心腦血管等各類疾病。冬季保暖,至關重要,那么,冬季哪些部位不能凍呢?
從醫學角度講,人體有8個部位最怕冷,對它們進行保暖防護尤為重要。
1、腳部
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也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腎和脾的經脈都起源于腳。由于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血液供應往往不足,當腳部受寒,回心的靜脈血液就會像“塞車”一樣淤滯在腳踝附近,這樣就加重心臟的負擔。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關節炎、婦科宮寒病、高血壓、慢性胃炎等病邪就會乘虛而入。因此,寒冷天氣千萬不能讓雙腳受涼。
友情建議:冬季,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對于糖尿病的患者務必由家人兌好水溫,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涌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天氣好時,也可踢毽子、走路,鍛煉下肢、抬高下肢,提高御寒抗病能力。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濕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