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2019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在2019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乳腺癌年會上發布。CSCO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乳腺腫瘤科主任江澤飛教授表示,結合醫生臨床實踐和患者診治需求,同時兼顧藥品的可及性和性價比,新版《指南》在2018年版基礎上對乳腺癌術前新輔助治療、術后輔助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療等方面均做了更新。乳腺癌專家委員會計劃制作《指南》科普版,讓公眾能夠更好地了解乳腺癌診療現狀。
據介紹,新版《指南》在乳腺癌術前新輔助治療方面,強調僅以HER2陽性或三陰性作為乳腺癌術前新輔助藥物治療選擇的標準時,腫瘤應大于50px;或參加嚴格設計的臨床研究。對于經足療程新輔助治療后仍未達到pCR的患者,術后可考慮強化治療。在乳腺癌的術后輔助治療方面,新增了基因檢測對輔助治療決策的重要作用。而在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療方面,重申了曲妥珠單抗和紫杉類再使用的獲益人群;指出了帕妥珠單抗在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作為抗HER2二線治療的推薦方案,突出了國產新藥在乳腺癌治療領域的地位和作用;同時,還提高了氟維司群在激素受體陽性患者中的治療地位,強調了CDK4/6抑制劑聯合內分泌治療的作用。
從2017年首次發布至今,CSCO乳腺癌專家委員會制定的《指南》不僅緊跟國際最新科學進展,把類似吡咯替尼、CDK4/6等納入指南外,還增加了循環腫瘤標記物、人工智能等章節,涵蓋了液體活檢、二代測序、智能影像、智能病理和智能決策等領域。
“基于證據、兼顧可及和專家推薦等級的指南,既體現最新的國際領域學術進展,又緊密聯系我國患者實際及醫療保險制度。”江澤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