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陶鳳彭慧)8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栗戰書委員長主持。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8月22日-26日在北京舉行。
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資源稅法草案,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審議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的議案。
作為與百姓醫療健康息息相關的法律,藥品管理法的修改工作備受關注。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于2018年10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進行初次審議,并于會后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
今年4月20日,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迎來第二次審議。對比一審稿,二審稿增設懲罰性賠償制度,規定假藥、劣藥受害者或者近親屬不僅可以要求賠償損失,還可以要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不過,草案擬規定,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經營企業不得通過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藥。在審議中,這一條款引起激烈爭論。
在實際生活中,各類買藥、送藥上門App已經被廣泛使用,在尋找藥店不便,或因生病無法出門等情況下,消費者通過App下單買藥,相對便捷。不過,也有媒體披露,仍有個別平臺涉嫌無處方售處方藥,對患者個人信息、病情真偽的審核機制要么形同虛設,要么存在漏洞。
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鄭雪倩認為,網上診療和售藥的發展可以方便部分患者,促進醫藥行業的經營和發展。但是,鄭雪倩也坦言,目前的情況是各大售藥網站在網售處方藥時雖設有審查環節,可即便沒有醫生處方,也能審核通過,對沒有醫學知識的普通患者而言,其用藥安全存在巨大隱患。
在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趙鵬看來,立法起草者并未禁止處方藥的網絡銷售,而是試圖禁止第三方平臺銷售這種交易模式。
2018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
趙鵬建議,立法機關調整現行的思路,避免對某種商業模式的歧視。“回到問題實質,去思考如何落實經營者合規經營的義務,如何賦予監管部門有效的監管手段并強化其對監管職責的履行,進而為藥品網絡銷售和物流配送的規范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此外,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將審議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修正案。實際上,自《土地管理法》啟動修改以來,農村土地制度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重點主要圍繞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而展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該政策的出臺會讓房價上漲態勢得到抑制。
委員長會議建議的議程還包括審議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關于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關于檢查就業促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