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肉果、玉果、頂頭肉
【來源】本品為肉豆蔻科肉豆蔻屬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種仁。
【性狀】種仁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3.5cm,寬1.5—2.5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網(wǎng)狀溝紋,常被有白色石灰 粉;寬端有淺色圓形隆起(種臍的部位)。狹端有暗色下陷處(合點的部位),兩端間有明顯的縱溝(種脊的部位)。質堅硬,難破碎,碎斷面可見棕黃或暗棕色外 胚乳向內伸入,與類白色的內胚乳交錯,形成大理石樣紋理。縱切時可見寬端有小形腔隙,內藏小型干縮的胚,子葉卷曲。氣強烈芳香,味辛辣、微苦。以個大、體 重、堅實、破開后香氣濃者為佳。
【炮制】煨肉豆蔻(煨肉果):洗凈,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鍋內加熱,將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黃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熱切片。一法將原藥用清水略淘撈起,放在籮內潤12小時后,用麩皮置鍋內加熱炒至老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麩皮,乘熱切片。
蒸制:取凈肉豆蔻浸泡1小時,撈出置籠內,一層麩皮,一層肉豆蔻,層層相間,蒸約2小時,油即潤進麩皮內,去凈麩皮及時切厚片,干燥,或搗碎用。
炒制:將小麥面粉倒入鍋內,用文火炒熱,將肉豆蔻倒入,炒成微黃色時,出鍋,篩去面粉,攤開,晾涼,配方時搗碎。每肉豆蔻100kg,用小麥面粉50kg。
土制:取細黃土,置鍋內加熱到發(fā)泡,倒入肉豆蔻,不斷翻動,煨至肉豆蔻熱透,油質滲出(防止炒黑),取出,篩凈黃土,用時搗碎。
制霜:取肉豆蔻,研碎如泥。用多層草紙包裹,壓榨去油,反復壓榨至去盡油為度。
(1)對胃腸道刺激作用:本品所含揮發(fā)油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且具有祛風作用。少量能促進胃液的分泌和刺激胃腸蠕動,大劑量則抑制。
(2)降低谷丙轉氨酶作用:另有降低大白鼠血清谷丙轉氨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