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麥冬的作用與功效及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15-04-21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中藥麥冬的作用與功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用于肺胃陰虛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后期熱傷津液等證。配沙參、川貝可治肺陰虛干咳。

        麥冬是干燥塊根呈紡錘形,兩頭鈍尖,中部肥滿,微彎曲,表面黃白色,半透明,有不規則的縱皺紋.未干透時,質較柔韌,質地比較硬,難以溶于水,所以一般是泡在開水里多次沖泡服用才能達到效果.所以最好用開水直接泡服,并且多泡幾次,這樣才能更多得吸收其中的有效成分,不會浪費藥物。


        沙參麥冬湯

        【組成】北沙參10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葉6克、生甘草3克。

        【功用】甘寒生津,清養肺胃:用于燥傷肺胃,津液虧損而見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者。

        在古方《溫病條辨》卷一中對沙參麥冬湯具有詳細的記載:

        【組成】沙參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葉4.5克,麥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功用】清養肺胃,生津潤燥。

        【主治】燥傷肺胃陰分,津液虧損,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發熱,脈細數,舌紅少苔者。

        【加減】久熱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歌訣】沙參麥冬扁甘桑,竹粉甘寒救燥傷,證或熱兮定或咳,脈然無汗嗽痰涼

        【適用舌苔】秋燥季節的白沙干苔


        中藥麥冬的附方

        1、二冬膏:天冬、麥冬各等量。加水煎取濃汁,入約等量的煉蜜共煎沸。每次吃1匙。

        源于《張氏醫通》。本方以二冬養陰潤肺,清熱降火。用于陰虛肺熱或肺癆咳嗽,咽干口渴,發熱或潮熱。

        2、麥冬粟米粥:麥冬15g,鮮竹葉10g,粟米100g。麥冬、竹葉煎水取汁,粟米加水煮至半熟時加入前汁,再煮至粥熟。

        源于《外臺秘要》麥門冬飲(去原方雞蛋白)。本方以麥冬養陰清心,竹葉清心除煩,粟米養胃、除煩熱。用于心熱煩悶,口渴,舌紅少津。

        3、麥冬天門冬雪梨湯

        材料:天門冬、麥冬各10克,雪梨1個。

        調料:冰糖末適量。

        做法:

        (1)雪梨洗凈、去核、切片。

        (2)將天冬、麥冬、冰糖末同放瓦罐內,加水適量。

        (3)大火燒沸,改用小火煲1小時即可。

        天冬與麥冬均為甘寒滋陰之品,雪梨富含膳食纖維、果膠,三者搭配,有滋陰潤肺、潤膚瘦身之功效。

        (4)、

        配方:麥冬、黨參、北沙參、玉竹、天花粉各9克。

        用法:上藥共研成粗末,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服1劑,每日1次。

        功效:本方具有疏肝、養陰、清熱之功效。

        主治:胃熱陰虛型胃炎。

        來源:《中國食療學》。

        (5)、降血糖、治療糖尿病

        麥冬、烏梅、天花粉各15克。煎水取汁。每天兩次。一次150毫升。

        (6)治療便秘

        麥冬、生地、元參各12克。煎水取汁。


        中藥麥冬的藥方選錄

        1.素體陰虛:麥冬(鮮品,去心)2500克,搗爛,煮熟,絞取汁,加人蜂蜜500克,放鍋內(不用鋁鍋、鐵鍋)以重湯煮,不斷攪拌,待液稠如飴,盛于瓷器中備用。每次用溫酒調服1匙,每日2次。長服有滋補強壯、延年益壽之功。

        2.慢性萎縮性胃炎:麥冬、黨參、沙參、玉竹、天花粉各9克,烏梅、知母、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

        3.慢性胃炎:麥冬9克,黃芪9克,黨參10克,王竹10克,黃精10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對胃陰不足者有良效。

        4.糖尿病,口渴多飲:麥冬12克,生地12克,天花粉10克,知母12克,黃連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緩解燥渴的作用。

        5.腸燥便秘,大便于結:麥冬15克,生地15克,玄參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6.暑天汗多口渴,體倦乏力:麥冬10克,人參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二劑。本法對汗出虛脫,心慌心悸,血壓過低之癥,用之也有良效。

        7.急、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陰虛燥咳者:麥冬、天冬、知母、川貝母、百部各9克,沙參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8.冠心病心絞痛:麥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連服3~18個月。對緩解心絞痛、胸悶及改善心電圖均有一定作用。

        9、陰虛燥咳、咯血等:麥冬、天冬、川貝各9g,沙參、生地各15g,水煎服。

        10、熱病心煩不安:麥冬、梔子、竹葉各9g,生地15g,蓮子心6g,水煎服。

        11、用于肺陰不足,溫燥傷肺、干咳氣逆,咽干鼻燥等證,如清燥救肺湯,即以本品配伍桑葉、杏仁、阿膠、生石膏等藥;治肺陰虧損、勞熱咯血及燥咳痰粘之證,如二冬膏,即麥冬,天門冬等分,加蜂蜜收膏。

        12、用于胃陰不足,舌干口渴,多配伍沙參、生地、玉竹等同用。

        13、用于溫病邪熱入營,身熱夜甚、煩躁不安,如清營湯;以本品配伍酸棗仁,生地等,可防治陰虛有熱,心煩失眠,如天王補心丹。

        14、消渴:把大苦瓜搗成汁,泡麥冬二兩,過一夜,麥冬去心、搗爛,加黃連(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飯后服。一天服兩次。兩天后當可見效。

        15、吐血、鼻血:用麥冬(去心)一斤,搗爛取汁,加蜜三合,調勻,分二次服下。

        16、齒縫出血:用麥冬煎湯漱口。

        17、喉瘡:用麥冬一兩、黃連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麥冬煎湯送下。

        18、下痢口渴:用麥冬(去心)三兩、烏梅肉二十個,銼細,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細細飲下,有效。

        19、配元參,一清一滋,金水相生,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兒陰傷咳嗽,不食,苔花剝者有效。

        20、配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于肺胃陰傷,氣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癥。

        21、配五味子,酸甘化陰,守陰所以留陽,陽留汗自止。功能養陰斂汗,用治陰虛汗多,心悸,肺虛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

        22、配沙參,肺胃同治,具有清肺涼胃,養陰生津之良好效用,用于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癥。

        23、配粳米,適用于熱病之后,或慢性病中出現的胃中氣陰兩傷證,具有較緩和的清補作用。

        24、配烏梅,酸甘化陰,生津止渴效力顯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傷渴甚或內傷而見的胃熱津傷消渴,均可選用。又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合麥冬救陰以潤燥,對于久瀉久利,大腸津脫,虛火上炎之喜唾,喉干難忍,引飲無度者,尤為適合。

        25、治療百日咳:麥冬、天冬各20g,鮮竹葉10g,百合15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第78頁)。


        中藥麥冬的作用

        1、治療暑天汗出虛脫用麥冬、人參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劑。對汗出虛脫,心慌心悸,血壓過低,汗多口渴,體倦乏力有良效(編者注:此方為金代名醫李杲所創,方名叫“生脈散”,已制成生脈口服液)。

        2、治療腸燥便秘麥冬、生地、玄參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麥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連服3~18個月。對緩解心絞痛、胸悶均有一定作用。

        4、治療慢性胃炎麥冬、黃芪各9克,黨參、玉竹、黃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對胃陰不足者有良效。

        5、治療糖尿病用蘆根30克,麥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鐘,濾出煎液,藥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開后改為小火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將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每日1劑。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飲、心煩不寧,或見低熱,舌紅,脈細數。

        6、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麥冬、天冬、知母、川貝母、百部各9克,沙參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適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陰虛燥咳者。

        7、治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雞蛋5個,枸杞、花生米、瘦豬肉各30克,麥冬10克,鹽、濕淀粉、味精各適量。首先將花生米煎熟,枸杞洗凈,入沸水中略氽一下。麥冬洗凈,入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瘦豬肉切丁,雞蛋打在碗內,加鹽少許打勻,把蛋倒進另一碗中隔水蒸熟,冷卻后將蛋切成粒狀。鍋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肉丁炒熟,再倒進蛋粒、枸杞、麥冬碎末,炒勻,放鹽少許及濕淀粉勾芡,放味精調味,鋪上花生米即成。每日2次,佐餐食。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適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的輔助治療。健康人食用能增強體質,防病延年。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消化不...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保靖县| 贡山| 启东市| 扶沟县| 桑日县| 漾濞| 襄汾县| 林甸县| 石河子市| 延津县| 周至县| 城固县| 高阳县| 汕尾市| 志丹县| 轮台县| 翁牛特旗| 梨树县| 富锦市| 宁陵县| 政和县| 龙泉市| 禄劝| 隆昌县| 富锦市| 拜城县| 龙江县| 镇沅| 湖南省| 廊坊市| 甘肃省| 延寿县| 岚皋县| 抚宁县| 双牌县| 什邡市| 太仓市| 延寿县| 巴彦淖尔市|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