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各地不斷報道,有人誤用土三七代替三七泡藥酒口服治療跌打損傷或腰腿痛,結果引起嚴重肝毒性。中毒者惡心嘔吐、右上腹疼痛伴嚴重腹瀉,最后導致肝小靜脈閉塞癥、肝腹水、肝細胞壞死,血供障礙,嚴重者可引起肝功能衰竭,死亡率較高。
《本草綱目》記載,土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西藏常用中草藥》認為土三七能活血,消腫,治跌打損傷,瘀積腫痛,癰瘡腫瘍,乳癰。但土三七并非三七,二者雖然在功效上有相似之處,但來源不同,更重要的是毒性不同。
土三七入藥為為菊科植物菊葉千里光的全草或根,有毒性。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別名田七、旱三七、參三七。
鑒于土三七有毒,患者不應自行配藥酒服用,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一般每1000ml白酒中加土三七不應超過30g,每天服用不應超過20ml,1周為1 個療程。入湯劑常用量不超過每天3~9g。用本藥治療跌打損傷或腰腿痛時最好采用外用法,即用土三七根研粉,撒布患處,或鮮葉搗爛外敷。
辨別土三七和三七植物藥可以從葉形和花形來看。五加科三七的葉形肥大,長得像張開的手掌,六七片葉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開去。而土三七的葉形比較小,葉子是沿著莖對稱著長。五加科三七的花是紅色的,而土三七的花是黃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