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的簡介圖片和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15-10-02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羌活簡介

        羌活一藥,既能發汗解表,又可祛風濕而止痛,但在作為發汗解表藥時, 應將它的祛風止痛功效密切結合起來,即在臨床上用于風寒表癥時,必須兼有頭痛或骨節疼痛等癥,才考慮使用。至于用治風濕痹痛,不論有無表癥,都可應用。根據近年來臨床實踐體會,該品退熱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熱藥如蒲公英、板藍根等品治風熱表癥,而且一般在熱退之后無再度發熱現象。

        但該品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故在使用時必須注意患者的胃內情況,掌握適當劑量。

        【藥名】:羌活

        【別名】:羌青、護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風使者、黑藥。

        【漢語拼音】:qiang huo

        【英文名】:Incised Notopterygium,Incised Notopterygium Rhizome Forbes Notopterygium Rizome,Rhizome or root of Incised Notopterygium,Rhizome or root of Forbes Notopterygium

        【性味】:味辛;苦;性溫。

        ①《藥性論》:味苦辛,無毒。

        ②《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

        ③《湯液本草》:氣微溫,味苦甘,平。

        【歸經】:入膀胱、腎經。

        ①《珍珠囊》: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

        ②《湯液本草》:足太陽、厥陰經。

        ③《本草蒙筌》:手、足太陽,足少陰、厥陰經。

        【功效】: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油印寒濕痹;風水浮腫;瘡瘍腫毒。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中華草本》、《中國藥典》。

        【科屬分類】:傘形科。

        【功效分類】:解表藥;祛風濕藥。

        【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油印寒濕痹;風水浮腫;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或入丸、散。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2000-4200m的林緣、灌叢下、溝谷草叢中。生于海拔1700-4500m的林緣及灌叢內。

        【采收和儲藏】:

        栽培3-4年秋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割除地上部分,挖取根莖,抖凈泥沙,砍去蘆頭,除須根,切成10-13cm長的短節,曬干或烘干。

        【用藥禁忌】:

        1.該品辛香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虧血虛者慎用。陰虛頭痛者慎用。

        2.血虛痹痛忌服。

        3.《本草經疏》:血虛頭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帶寒熱者,此屬內證,誤用反致作劇。

        藥材性狀

        羌活藥材因藥用部分和形態不同而有蠶羌、竹節羌、大頭羌、條羌等數種。

        【蠶羌】:又名:螺絲羌。為干燥的根莖部,形態似蠶。呈圓柱狀或略彎曲,長約4~10厘米,直徑約1~2厘米。頂端有莖葉殘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數緊密而隆起的環節。節上密生疣狀突起的須根痕。質輕松易折斷,斷面不齊,有明顯的菊花紋和多數裂隙,皮部棕紅色;木質部淡黃色,中央有黃白色髓,均有朱砂點(油管)。具特殊香氣,味微苦而麻。

        【竹節羌】:根莖的環節較稀,如竹節狀,似蠶羌而略大。

        【大頭羌】:根莖的環節特別膨大,呈不規則團塊狀,大小不等,頂端具多數殘留莖基,余皆與蠶羌相同。

        【條羌】: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圓柱形或分枝,長3~17厘米,直徑約0.7~1.7厘米,頂端偶可見有根莖,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及疣狀突起的須根痕,上端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環節,質疏松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有菊花紋,朱砂點不明顯,中央無髓。氣味較淡薄。

        以上均以條粗壯、有隆起曲折環紋、斷面質緊密、朱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一般認為蠶羌的品質最優,竹節羌次之,大頭羌最次。

        主產于四川(稱川羌活)、甘肅、青海(稱西羌活)。此外,陜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產。

        炮制加工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或低溫干燥,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1)羌活 為圓柱形略彎曲的根莖,長4-13cm,直徑0.6-2.5cm。頂端具莖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脫落處呈黃色。節間縮短,呈緊密隆起的環狀,形似蠶(習稱蠶羌);或節是延長,形如竹節狀(習稱竹節羌)。節上有多數點狀或瘤狀突起的根良及色破碎鱗片。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有多數裂隙,皮部黃棕色至暗棕色,油潤,有棕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射線明顯,髓部黃色至黃棕色。氣香,味微苦而辛。

        (2)寬葉羌活 根莖類圓柱形,頂端具莖及葉鞘殘基,根類圓錐形,有縱皺紋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莖處有較密的環紋,長8-15cm,直徑1-3cm(習稱條羌)。有的根莖粗大,不規則結節狀,頂部具數個莖基,根較細(習稱大頭羌)。質松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味較淡。以根莖粗壯、有橫節如蠶形,表面棕色,斷面質緊密,朱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

        (1)蠶羌木栓層為10余列細胞。皮層菲胞。皮層菲薄、韌皮部多裂隙。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較多。韌皮部、髓和射線中均有多數分泌道,圓形或不規則長圓形,直徑至200μm,內含黃棕以油狀物。

        (2)寬葉羌活 與羌活類同,但導管少,導管束中有成片的木纖維群。髓部寬大。分泌道直徑至180μm

        【粉末特征】:棕黃色。

        ① 分泌道縱斷面分泌細胞多狹長,壁薄或稍厚,內有淡黃色分泌物及淀粉粒溶化后的痕跡;并有金黃色狀分泌物。

        ② 薄壁細胞縱長條形,常含淡黃色分泌物或油滴。

        ③ 網紋、具緣紋也導管直徑13-15μm。

        ④ 木栓細胞內充滿黃棕以或棕色物。

        【理化鑒別】:取粉末0.5g,加入乙醚適量,冷浸1h,濾過,濾液濃縮至1ml,加7%鹽酸羥胺甲醇液2-3滴、20%氫氧化鉀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熱,冷熱,冷卻后,加稀鹽酸調節pH至3-4,再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2滴,于醚層界面處顯紫紅色。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它有助于調節體溫、促進體...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马关县| 潼南县| 肇庆市| 通渭县| 呼玛县| 成都市| 麦盖提县| 理塘县| 电白县| 清远市| 遵化市| 天津市| 综艺| 黎城县| 肃南| 玉树县| 甘孜县| 铜梁县| 嘉鱼县| 安阳县| 吉安市| 乌拉特前旗| 永吉县| 阿拉尔市| 若羌县| 高唐县| 广灵县| 梓潼县| 东海县| 油尖旺区| 洪雅县| 广平县| 浦北县| 乌拉特前旗| 陇川县| 威宁| 华安县| 巫山县| 扎囊县|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