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的介紹

          發(fā)布時(shí)間:2015-12-12   來(lái)源:中華康網(wǎng)   
            手機(jī)查看

        【藥材名稱】通草

        【拼音】Tōnɡ Cǎo

        【別名】寇脫(《山海經(jīng)》),離南、活菟、倚商(《爾雅》),蔥草(《本草匯言》),白通草(《藥性切用》),通花(《草木便方》),花草(《中國(guó) 樹木分類學(xué)》),大通草(《四川中藥志》),通大海、泡通(《貴州民間方藥集》),五加風(fēng)、寬腸、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葉五加皮(《湖 南藥物志》)。

        【出處】《本草拾遺》

        【來(lái)源】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莖髓。秋季采收,選擇生長(zhǎng)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莖,截成段,趁鮮時(shí)取出莖髓,理直,曬干。放置干燥處。將莖髓加工制成的方形薄片,稱為"方通草";加工時(shí)修切下來(lái)的邊條,稱為"絲通草"。

        【原形態(tài)】通脫木(《本草拾遺》)

        灌木,高可達(dá)6米。莖木質(zhì)而不堅(jiān),中有白色的髓,幼時(shí)呈片狀,老則漸次充實(shí),幼枝密被星狀毛,或稍具脫落性灰黃色絨毛。葉大、通常聚生于莖的上部. 掌狀分裂,長(zhǎng)可達(dá)1米,基部心臟形,葉片5~7裂,裂片達(dá)于中部或僅為邊裂,頭銳尖,邊緣有細(xì)鋸齒,上面無(wú)毛,下面有白色星狀絨毛;葉柄粗壯,長(zhǎng) 30~50厘米;托葉2,大形,膜質(zhì),披針狀鑿形,基部鞘狀抱莖。花小,有柄,多數(shù)球狀傘形花序排列成大圓錐花叢;苞片披針形;萼不明顯;花瓣4,白色, 卵形,頭銳尖;雄蕊4;花盤微凸;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離生,柱頭頭狀。核果狀漿果近球形而扁,外果皮肉質(zhì),硬而脆。花期8月。果期9月。

        本植物的根(通花根)、花蕾(通花花)、花粉(通脫木花上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部】分布福建、臺(tái)灣、廣西、湖南、湖北、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狀】干燥莖髓呈圓柱形,一般長(zhǎng)0.3~0.6米,直徑1.2~3厘米。潔白色,有淺縱溝紋。體輕,質(zhì)柔軟,有彈性,易折斷,斷面平坦,中部有直徑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銀白色,縱剖之見有層層隔膜,無(wú)臭無(wú)味。以色潔白、心空、有彈性者為佳。

        產(chǎn)貴州、云南、臺(tái)灣、廣西、四川等地。

        方通草:呈方形的薄片,微透明、平滑、潔白、似紙質(zhì)而輕軟。絲通草:為不整齊之細(xì)長(zhǎng)條片。

        【化學(xué)成分】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質(zhì)1.11%、粗纖維48.73%、戊聚糖5.83%。尚含糖醛酸28.04%,其一部分存在 于聚β-D-半乳糖醛酸(這種多糖溶于草酸銨溶液)。另含溶于入NaOH溶液的多糖,其水解產(chǎn)物中含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

        【炮制】通草:揀去雜質(zhì),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內(nèi)噴水少許,微潤(rùn),加朱砂細(xì)粉,撒布均勻,并隨時(shí)翻動(dòng),至外面掛勻朱砂為度,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10兩)

        【性味】甘淡,涼。

        ①《本草拾遺》:"無(wú)毒。"

        ②《醫(yī)學(xué)啟源》:"氣平,味甘。"

        ③《本草蒙筌》:"味甘淡,氣平。"

        ④《綱目》:"甘淡,寒,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肺、胃經(jīng)。

        ①《綱目》:"入太陰肺、陽(yáng)明胃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大、小腸三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疏》:"入足少陰、太陽(yáng),手少陰、太陽(yáng)。"

        【功能主治】瀉肺,利小便,下乳汁。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腫,產(chǎn)婦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①《日華子本草》:"明目,退熱,催生,下胞,下乳。"

        ②《本草圖經(jīng)》:"利小便,兼解諸藥毒。"

        ③《醫(yī)學(xué)啟源》:"除水腫癃閉,治五淋。《主治秘訣》云,瀉肺。"

        ④《本草缶要》:"治目昏耳聾,鼻塞失音。"

        ⑤《長(zhǎng)沙藥解》:"通經(jīng)閉,療黃疸,消癰疽,利鼻癰,除心煩。"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0.5~1.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綿裹塞鼻。

        【注意】氣陰兩虛,內(nèi)無(wú)濕熱及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jīng)疏》:"虛脫人禁用,孕婦人勿服。"

        ②《本草匯言》:"陰陽(yáng)兩虛者禁用。"

        ③《本草從新》:"中寒者勿服。"

        【復(fù)方】①治熱氣淋澀,小便亦如紅花汁者:通草三兩,葵子一升,滑石四兩(碎),石葦二兩。上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進(jìn)一服。忌食五腥、熱面、炙煿等物。(《普濟(jì)方》通草飲子)

        ②治一身黃腫透明。亦治腎腫:通草(蜜涂炙干)、木豬苓(去里皮)各等分。上為細(xì)末,并入研細(xì)去土地龍、麝香少許。每服半錢或一錢,米飲調(diào)下。(《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通草散)

        ③治傷寒后嘔噦:通草三兩,生蘆根(切)一升,橘皮一兩,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隨便稍飲;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

        ④治鼻癰,氣息不通,不聞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細(xì)辛、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上為末,蜜和。綿裹少許,納鼻中。(《三因方》通草散)

        ⑤催乳:通脫木、小人參,燉豬腳食。(《湖南藥物志》)

        【各家論述】①李杲:"通草瀉肺利小便,甘平以緩陰血電,與燈草同功,宜生用之。"

        ②《綱目》:"通草,色白而氣寒,味淡而體輕,故入太陰肺經(jīng),引熱下降而利小便;入陽(yáng)明胃經(jīng),通氣上達(dá)而下乳汁;其氣寒,降也,其味淡,升也。"

        ③《本草正義》:"通草,其氣味則李東垣《用藥法象》謂甘淡無(wú)毒。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謂,實(shí)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謂味甘之例。此物無(wú)氣無(wú)味,以淡 用事,故能通行經(jīng)絡(luò),清熱利水,性與木通相似,但無(wú)其苦,則泄降之力緩而無(wú)峻厲之弊,雖能通利,不甚傷陰,濕熱之不甚者宜之。若熱甚閉結(jié)之癥,必不能及木 通之捷效,東垣謂利陰竅,治五淋,除水腫癃,亦惟輕癥乃能有功耳。又謂瀉肺利小便,與燈草同功,蓋皆色白而氣味輕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熱閉,宣其上 竅,則下竅自利,說(shuō)亦可取。"

        【備注】藥材小通草為旌節(jié)花科植物喜馬拉雅旌節(jié)花等的莖髓,亦作通草使用,參見"小通草"條。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jiǎn)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身體的健康對(duì)于一個(gè)人來(lái)說(shuō),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中醫(y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lái),...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yún)采?營(yíng)養(yǎng)莖與孢子囊無(wú)區(q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功县| 竹山县| 玉田县| 云龙县| 屏东县| 乃东县| 阿巴嘎旗| 浑源县| 柘城县| 大余县| 遵化市| 黎平县| 于田县| 凤台县| 阿城市| 垫江县| 东乡族自治县| 温宿县| 金昌市| 岢岚县| 保定市| 临江市| 鹤峰县| 乃东县| 吴川市| 平昌县| 揭东县| 广水市| 大田县| 海阳市| 介休市| 镇原县| 汉寿县| 衡阳县| 疏附县| 长岛县| 石渠县| 河津市| 定远县| 仙桃市|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