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藥的炮制方法

          發布時間:2016-03-25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升藥為水銀、火硝、白礬各等分混合升華而成。紅色者稱紅升,黃色者稱黃升。各地均有生產,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蘇等地產量較大。研細末入藥,陳久者良。本品又名升丹、三仙丹、紅升丹、黃升丹。加工后碗邊的紅色物質為紅升,碗中央的黃色物質為黃升。

        用于癰疽潰后,膿出不暢;或腐肉不去,新肉難生。本品有良好的拔毒化腐排膿作用,為外科要藥。常配煅石膏研末外用,用治上述病證。隨病情之不同,兩藥配伍比例亦不同。治潰瘍后期,膿毒較輕,瘡口不斂者煅石膏與升藥之比為9:1,稱九一丹,以拔毒生肌;治潰瘍中期,膿毒較盛者,煅石膏與升藥之比為1:1,稱五五丹,其拔毒排膿力較強;治癰疽初潰,膿毒盛,腐肉不去者,煅石膏與升藥之比為1:9,稱九轉丹,其拔毒化腐排膿力最強。選用以上治療方法,用時可將藥物撒于患處,也可將藥物粘附棉紙上,插入膿腔中。

        1、原料為水銀、硝石、白礬各二兩。先將硝石、白礬研細拌勻,置鐵鍋中,用文火加熱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結。然后將水銀灑于表面,用瓷碗覆蓋鍋上,碗與鍋交接處用桑皮紙條封固,四周用黃泥密封至接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數粒。將鍋移置火上加熱,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白米變成黃色時,再用文火繼續煉至米變焦色。去火,放冷,除去泥沙,將碗取下。碗內周圍的紅色升華物為"紅升";碗中央的黃色升華物為"黃升";鍋底剩下的塊狀物即"升藥底"。用刀鏟下后,宜密封避光貯存。

        2、《外科大成》:"倒打靈藥法:先將硝、礬、水銀共研,以不見星為度,次用泥固罐子,煨微熱,入藥一角,文火燉化,勿令起泡,至干,又下一角,少時,又下,至完,下食鹽少許,慢火煨互礬枯成陀為度,將罐倒合于平底大碗內,以罐底高碗沿二指為度,用紙條封口,次用泥固二指許,又次以沙填滿,以碗口平為則,取碗坐于大水盆內,水與碗口平為則,次取紅炭砌罐底四圍及底上,煅一香,去火,冷定,取出罐四旁及碗底靈藥,約有一錢五六分,聽用。此法始終全在慢火,性燥有悮。"

        3、《張氏醫通》:"三白丹:水銀一兩,白礬、焰硝各二兩。上三味內鐵銚中,以厚磁碗合定,鹽泥固濟,壓定碗足,文火煅三炷香,升在碗內,取出放地一夕,以出火毒。磁罐收貯,經年后方可用之。"

        4、《瘍醫大全》:"三仙丹:水銀一兩,明礬、火硝各一兩二錢。以鐵鍋一只,將硝、礬、汞研細入鍋內,用平口宮碗一只(先用生姜片擦碗內外,則不炸)蓋定碗口,以潮皮紙拈擠定鹽泥封口,碗底俱泥固之。用炭三斤。爐內周圍砌緊,勿令火氣出,如碗上泥裂縫,以鹽泥補之,升三炷線香為度,冷定開看,碗內藥括下,研細,磁瓶收貯用之。"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中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长武县| 西和县| 太保市| 镇平县| 孝感市| 嘉峪关市| 介休市| 凤台县| 凌海市| 南平市| 永修县| 额尔古纳市| 闸北区| 衡南县| 南华县| 揭阳市| 潮安县| 宜阳县| 筠连县| 蒙城县| 阳高县| 广饶县| 通河县| 叶城县| 县级市| 巢湖市| 江川县| 松江区| 鹤峰县| 宜黄县| 富民县| 吴江市| 河源市| 陕西省| 波密县| 宣化县| 哈尔滨市| 光泽县| 肇庆市|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