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大風子的別名

          發布時間:2017-01-10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很多人對大風子這味藥材的名字非常的不熟悉,不知道在處方中起的起的是什么作用,但大家對它的別名一定有些印象,大風子,用于麻風,楊梅瘡,疥癬,酒皶鼻,痤瘡,祛風燥濕,攻毒殺蟲,我國臺灣、海南及云南等地有栽培,原產東南亞地區印度等國,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海南大風子的成熟種子,那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風子的別名。

        大風子的別名

        大風子,《本草匯言》:“大風子肉搗膏、擦風癩疥癬諸瘡之藥也。此物質潤性燥,瀕湖方治瘡疥僅供外涂,能潤皮膚,殺蟲止癢,不堪服食。粗工述庸人語,每治大風癩疾,與苦參同用作丸服,殊不察此性燥、熱劣,有損液閉痰之虞,而傷血分,至有風癩未愈而先失明者。用之外涂,其功不可沒也。”

        大楓子,《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大楓子及其油脂有毒。中毒癥狀:惡心,嘔吐,胸腹痛,嚴重的可出現溶血、腎炎、肝脂肪變性等。”

        麻風子。《綱目》云:“能治大風疾,故名。“大風即麻風,故亦名麻風子。”

        大風子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海南大風子的成熟種子。

        大風子種子略呈不規則圓形,或帶3-4面形,稍有鈍棱;長1-2.5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較小一端有凹紋射出,全體有細的縱紋。種皮堅硬,內表面淺黃色至黃棕色,與外表面凹紋末端相應處有一棕色圓形環紋。種仁外被紅棕色或黑棕色薄膜,較小一端略皺縮,并有一環紋,與種皮內表面圓形環紋相吻合。胚乳肥大,乳白色至淡黃色,富油質。氣微,味淡,有油性。

        海南大風子種子略呈四面體,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長1-2cm,寬0.5-1cm。表面灰黃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數隆起的縱脈紋,種臍位于種子的一端,種皮硬而脆,易碎。種仁不規則長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細皺紋。胚乳黑棕色。均以種仁飽滿、色白、油足者為佳。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中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消化不...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宿迁市| 清丰县| 莱阳市| 托克逊县| 北海市| 体育| 诏安县| 神农架林区| 绩溪县| 邮箱| 萨迦县| 班戈县| 庐江县| 汝南县| 同德县| 高碑店市| 康保县| 永清县| 南木林县| 边坝县| 中方县| 乌拉特中旗| 阜平县| 叶城县| 酉阳| 平谷区| 浪卡子县| 景东| 大田县| 同心县| 高青县| 墨江| 泌阳县| 东兴市| 广河县| 乌海市| 平阴县| 德州市| 灵山县|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