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野花愛好者來說,佩蘭也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小清新,因為它生命力的頑強,雖然長得不算起眼,確是用處多多,佩蘭為菊科植物佩蘭(蘭草)的地上部分,又名:雞骨香、水香(《本經》),以全草入藥,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性味辛、平,入脾、胃經;分布于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浙江、福建等省區,生于路邊灌叢或溪邊,野生或栽培,佩蘭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多少?
功能主治清暑、辟穢、化濕、調經,治感受暑濕、寒熱頭痛、濕邪內蘊、脘痞不饑、口甘苔膩、月經不調,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癥、頭脹胸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鮮品可用15-20g。
佩蘭氣味芳香,善于化濕醒脾,功效與藿香相似,治療濕阻脾胃癥候,兩藥往往相須為用。本品氣味清香,不溫,常與藿香、黃芩、苡仁等藥配合應用。
用于暑濕癥。佩蘭能醒暑化濕,用于內蘊、畏寒、發熱、頭脹等癥,常配合藿香、厚樸、荷葉同用。
農歷五月以后,天氣漸漸炎熱,百蟲生,易發瘟疫,民間流傳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的諺語,故防疫成為端午節民俗的主要內容。
佩蘭氣味芳香,辛能發散,故其有化濕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外感暑濕或濕溫初起,癥狀表現為無汗發熱、胸悶腹滿。
夏季防暑佩蘭10克,洗凈切碎,沖入開水泡10分鐘。有解暑、化濕和中的功效。適用于流行感冒、頭痛鼻塞、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
佩蘭、金銀花、野菊花、綠豆衣各10克,加水煎湯,代茶飲用,可加白糖調味,適用于痱子初起時。
治胡臭:茵陳、香薷各30克,蘆根45克,藿香、佩蘭各10克,茉莉花5克,研為粗末,水煎代茶飲。每日1劑,能清熱利濕、芳香化濁。
佩蘭藥酒治夏天蚊蟲叮咬,用佩蘭葉搓出水后搽于被咬處,可立止蚊蟲叮咬,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則療效更佳。
藥枕佩蘭古時又稱為“醒頭草”。將佩蘭置于枕芯做內枕,可起到芳香行散、開竅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療鼻塞。
香囊:中國民間端午節佩香囊的習俗極為古老,將佩蘭放入香囊內佩帶,具有芳香化濁的功效,可以預防多種呼吸道疾病。
注意事項:陰 虛、氣虛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