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白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2017-07-31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小時候在農田梗上經常能見到蒺藜的身影,但是一直是認為它就是一種雜草而已,后來了解到它其實是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還是非常豐富的,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不知道它具體有什么藥用價值,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中藥白蒺藜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感興趣的朋友趕緊來了解一下。

        中藥白蒺藜

        降低血壓作用

        刺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其生物堿部分對犬血壓無影響,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壓作用。

        利尿作用

        本品在印度民間作為利尿劑用;在鹽水負荷的大白鼠實驗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劑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鉀鹽的存在。但有人認為除了鉀鹽外,生物堿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臨床上對腹水及水腫病人有效。

        平肝潛陽

        刺蒺藜味苦能降泄,入肝經,果實主降,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陽。用治頭痛、眩暈、痙攣最效。

        疏肝解郁

        本品辛散通郁,橫行排蕩,非他藥直達不留者可比。且入肝經,故可疏肝解郁。用治胸脅疼痛,不舒,太息,乳閉不通。《植物名實圖考》曰:“蒺藜,用以開郁,凡脅上,乳間橫滯氣,疼痛難忍者,炒香入氣藥,服之極效。”

        祛風明目

        本品辛散祛風,苦能瀉火,入肝經,肝開竅于目,故能宣散肝經風熱,瀉肝火,而祛風明目,甚有效力。故《本經逢原》曰:“刺蒺藜為治風明目要藥,風入少陰、厥陰經者為響導。目病為風木之邪,風盛則目病,風去則目明矣。”本品入肝經,辛能散,寒能清,清瀉肝熱,凡目赤腫癰,羞明流淚,證屬肝熱上擾目竅者,甚有效力,故可用刺蒺藜。

        祛風止癢

        本品既辛且苦,能燥濕殺蟲,祛風止癢。如《名醫別錄》曰:“即藜,主身體風癢,小兒頭瘡。”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職,氣機郁...
              中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静乐县| 元阳县| 藁城市| 射阳县| 贡嘎县| 塔城市| 孟州市| 淮北市| 昌邑市| 乌拉特后旗| 汉源县| 阿合奇县| 桓仁| 潜山县| 仙游县| 乌兰浩特市| 井冈山市| 尉氏县| 新泰市| 抚顺市| 囊谦县| 牟定县| 建瓯市| 奇台县| 许昌县| 察雅县| 姜堰市| 清镇市| 杂多县| 扎赉特旗| 岚皋县| 新泰市| 清新县| 洛隆县| 平凉市| 曲周县| 舒城县| 平顶山市| 荆门市| 瑞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