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腎臟病的患者來說,往往恐懼尿毒癥,網絡上也有許多的相關的名詞易混淆,如腎功能不全、腎衰竭、尿毒癥等等。出現了肌酐升高,是不是尿毒癥呢?這要利用公式計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這其中的e是估計的意思,就是根據公式法計算得來的意思。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腎內科張益民
慢性腎臟病(CKD)的有公認的定義和分期。
即出現了腎臟功能(主要是血尿的實驗室檢查)或者腎臟結構出了問題,且這些問題持續超過了3個月,就是慢性腎臟病。
根據腎小球濾過率的水平進行分期,腎小球濾過率簡稱GFR,可以根據C-G公式或者MDRD公式計算。
CKD 1期:GFR ≥90 ml/min
2期:GFR 60-89 ml/min
3期:30-59 ml/min
4期:15-29 ml/min
5期:<15 ml/min
如男性患者,30歲,血肌酐133umol/L,根據MDRD計算其eGFR為55ml/min,那么就是CKD的3期。那么CKD3期是尿毒癥嗎?還不是!因為以往根據腎功能損害的程度對慢性腎衰竭分為四期:
(1)腎儲備能力下降期,也稱腎功能不全代償期,此期的GFR為正常的35%-70%,約30-60ml/min;
(2)氮質血癥期,也稱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這時的GFR為正常的21%-35%, 約25ml/min;
(3)腎衰竭期,GFR為正常的11%-20%,約10-15ml/min;
(4)尿毒癥期,這時的GFR為正常的10%以下,即<10ml/min。
因而氮質血癥期約相當于K/DOQI 慢性腎臟病分類中的3期,腎衰竭期約相當于4期,尿毒癥期約相當于5期。只有CKD5期的患者才是傳統意義上的尿毒癥。
因此,像剛才的那個男性患者只有血肌酐到400umol/L以上時,其eGFR才到15ml/L以下,這個階段才能被稱為尿毒癥。
本文系張益民醫生授權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