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患者由于腎小球率過濾降低,在內生肌酐清除率小于60ml/min.1.73m2時即有磷排泄障礙,血磷開始升高。尿毒癥患者開始血液透析后,由于尿量減少,加上蛋白質飲食攝入增加,高磷血癥的發(fā)生更加明顯。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癥患病率為57.4%,腹膜透析患者其患病率為47.4%,而血磷控制達標率只有38.5%。目前對于透析患者,建議將血磷水平維持在1.13-1.78mmol/L。高血磷會引起尿毒癥骨病、心臟瓣膜及血管鈣化、皮膚瘙癢等一系列尿毒癥并發(fā)癥。大型薈萃分析顯示尿毒癥患者血磷升高(大于1.78mmol/L)會導致死亡風險增加,血清磷每升高1mg/dL,全因死亡率增加18%,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10%。隨著透析治療的普及,防治高磷血癥避免并發(fā)癥這一臨床難題已經刻不容緩。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腎臟內科戴厚永
針對尿毒癥患者高磷血癥,臨床上有三種治療策略。第一,控制飲食中磷的攝入(限制在800-1000mg/d)。由于有機磷主要是與蛋白質結合病分布于細胞內,所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血磷含量也高。由于尿毒癥患者透析后蛋白質的攝入要有所增加,很容易導致高磷發(fā)生。其次,植物類蛋白磷的吸收較動物類蛋白磷的吸收率低。研究發(fā)現(xiàn)過度限制磷的攝入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病增加死亡率,蛋白質和磷的攝入必須達到平衡,故用磷(mg)/蛋白質(g)比值來衡量飲食中磷的負荷比較合適。應盡量攝入磷含量低而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雞蛋蛋白,而盡量少食用磷含量高而蛋白含量低的食物。此外,磷是食品添加劑的主要成分之一,尿毒癥患者要限制含磷添加劑的攝入。第二,增加透析次數(shù)或延長透析時間有助于磷的清除。由于磷主要分布于細胞和組織中,從細胞內向細胞外轉運速度很慢,往往需要長時間的透析才能達到降磷目的。第三,磷結合劑的使用,主要通過減少胃腸道磷的吸收來降低血磷水平。目前臨床應用的磷結合劑主要有含鈣磷結合劑、含鋁磷結合劑以及非鈣非鋁磷結合劑。尿毒癥透析患者,如通過飲食限制磷的攝入和充分透析仍不能控制血磷水平,而血鈣水平在正常范圍或降低建議使用含鈣磷結合劑,若高鈣血癥持續(xù)存在或反復發(fā)生,推薦使用非鈣非鋁的磷結合劑。臨床常用的含鈣磷結合劑有碳酸鈣和醋酸鈣,為防止?jié)撛诘母哜}血癥,建議每天從含鈣的磷結合劑中攝入元素鈣不超過1500mg,每天總共攝入的元素鈣應小于2000mg。含鋁磷結合劑由于會引起鋁中毒的危險,臨床應用較少,且應避免長期使用。非鈣非鋁的磷結合劑主要有司維拉姆和碳酸鑭,由于其對血鈣和甲狀旁腺激素無影響,甚至還能減輕或延緩血管鈣化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對持續(xù)高磷版血管鈣化的尿毒癥患者,選用非鈣非鋁的磷結合劑是一最佳選擇。建議磷結合劑應隨餐服用,為達到最佳降磷效果應嚼服,且隨攝入含磷食物的量不同而調整用藥劑量。
總之,尿毒癥透析患者高磷血癥發(fā)生率極高。另外,由于攝入高蛋白飲食、磷結合劑服用劑量不足或方法不當和/或透析不充分等,均可引起或加重高磷血癥。因此,治療高磷血癥,必須將限制磷的攝取、保證充分透析、應用磷結合劑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發(fā)揮最佳的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