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悸病人是否訴“心臟跳得很快”、“心慌”或伴“心臟有停跳感”
產生心悸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有:竇性心動過速、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和期前收縮。
2、頭暈、乏力、抽搐、暈厥由于心排血量急劇減少引起組織缺血、缺氧所致
見于緩慢型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緩,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停搏、竇房阻滯。詢問病人癥狀發作的誘因及持續時間。
3、胸悶、心絞痛由于冠狀動脈供血減少所致
見于心室率太快或太慢,使心臟射血減少,冠狀動脈血液灌注不足而發生心肌的缺血、缺氧。
4、既往史
注意詢問病人以前是否患過心臟方面疾病,是否做過心電圖,有無心律失常發作史。
5、用藥史
近期是否服用過洋地黃、抗心律失常藥及利尿劑,是否有容易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存在,重點了解抗心律失常的藥物使用情況。
6、心理社會評估
心律失常可出現于生理和病理狀況,多種因素可以誘發心律失常,在評估病人心律失常產生的原因時,除了疾病、藥物因素外,還應注意其精神心理因素的評估,部分病人因過分緊張或情緒激動出現期前收縮等心律失常,出現心律失常后精神更加緊張,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引發更嚴重的心律失常。
7、輔助檢查
心電圖是診斷心律失常的最重要依據。
針對于心律失常的患者以上我們就闡述了這么多,但是我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治療結束之后還應該對應的給予一定的護理,比如說告訴患者建立一個科學的生活習慣,那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應該改掉,患者在發病的時候應該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因為勞累再次導致這種疾病的發生。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