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生命支持
1.絕對臥床休息并立即給予持續中流量氧氣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緩解胸悶、氣促等癥狀。
2.嚴密心電監護。心臟危象往往突然發生,有效的心電監護能夠及時提供心臟信息,心電圖的表現是識別癥狀的重要依據,故心電監護及心電圖檢查對惡性心律失常的識別至關重要。護理人員應認真監護病人心電波形,當出現頻發室性期前收縮、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縮、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時應立即通知醫生。注意電極片貼放的位置要避開電復律的位置。
3.迅速建立2條靜脈通路 該類病人病情發展快,使用藥物復雜,只有保持有效的靜脈通路,才能及時有效的用藥。應保留2路靜脈通道,一路靜脈輸注抗心律失常藥物,同時另一路可以靜脈輸注營養心肌等藥物。建立靜脈通道時首選一次性靜脈套管針,為使急救藥盡快顯效,同時考慮到有些病人需行急診介入手術,為方便醫生手術,應首選左側上肢靜脈(如前臂靜脈、頭靜脈)穿刺和給藥,以提高病人搶救成功率。
4.訓練病人在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暢 向病人解釋用力排便可使心臟負荷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氧耗,并可誘發嚴重心律失常,應避免過度用力或屏氣,如排便困難應及時告知護士,采取相應措施。在排便過程中密切監護心電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二、正確及時心肺復蘇是搶救的關鍵
在心室顫動發生后,病人將在4 min~6 min內發生不可逆性腦損害,隨后數分鐘過渡到生物學死亡。因此,惡性心律失常的搶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控制,準備好各種搶救儀器和藥品,將除顫儀、人工呼吸機、吸引裝置、氧氣裝置、氣管插管、切開包等所需物品放在適當位置,以防因器械不到位而喪失或延誤搶救時機,并預先將導電糊均勻涂在電極板上,發生室顫立即給予非同步電除顫。
三、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及生命體征的監測
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正確合理應用是搶救成功的關鍵之一。胺碘酮作為抗心律失常的首選藥物,其主要副反應是低血壓和心動過緩,預防的方法是減慢給藥速度,同時胺碘酮對血管的刺激較大,靜脈應用時極易引起化學性靜脈炎,最好使用中心靜脈給藥。但由于病人病情變化突然,臨床有時候沒有進行中心靜脈導管留置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要盡量選擇上肢較粗大的靜脈給藥,選擇較細的導管進行留置,避免選擇下肢遠端靜脈。同時在給藥時應嚴格控制滴速,特別是躁動病人,易使針頭脫落或輸液管打折而中斷給藥,發生心搏驟停。因此在連續心電監測的同時,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及臨床表現,15 min記錄1次病人的意識、心率、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呼吸的變化。嚴密觀察病人有無胸悶胸痛加重、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并發癥的發生。
四、心理護理
惡性心律失常病人發病突然,并伴有心悸、胸悶、氣促等不適,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慌、甚至瀕死感。因此在病人病情平穩時,應允許家屬陪護以激勵病人的求生欲,并向病人及家屬講述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使病人注意休息,堅持治療,減輕思想負擔。對需安裝起搏器或介入手術的病人應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手術的目的、方法、效果,強調手術的安全性,消除緊張不安情緒,通過及時有效溝通,緩解病人的精神壓力,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避免外界刺激,從而取得病人和家屬的積極配合。
五、轉運途中的護理
對需住院或做介入治療和安裝起搏器的病人,通知相關科室提前做好準備,電梯等后勤保障準備到位,與轉入科室護士做好病情、處置與用藥情況的交接班。轉運時搬動病人要注意平穩,動作輕柔,用平車運送病人時推車不可過快,保持輸液管通暢。一般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攜帶有心電監護裝置的除顫器、氧氣袋、病歷、護理記錄等,備好各種搶救物品和藥品,由醫護人員護送,全程監測病人心電圖和意識變化,隨時隨地做好搶救準備工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