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不同類型的癥狀表現

          發布時間:2016-05-05   來源:中華康網   

          偶爾的心律失常,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們并不用擔心。但是長時間的心律失常就需要引起重視了,病理性的心律失常的臨床是怎樣的呢?我們來共同看一下。

          一、竇性心律失常

          1.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律頻率超過每分鐘100次(成人)稱為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的開始和終止時,心率的增快和減慢都是逐漸改變的,患者主要有心悸、不安等癥狀,檢查發現心尖搏動增強,心音響亮。

          2.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頻率低于每分鐘60次(成人)稱為竇性心動過緩。一般無特殊癥狀,心率太慢可引起頭昏、乏力、胸悶,甚至昏厥。嚴重時也可誘發心力衰竭、心絞痛、低血壓等。

          3.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心律,有顯著的快慢不規則,稱為竇性心律不齊,一般無任何癥狀,臨床意義不大。

          二、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簡稱病竇綜合征,是竇房結及其周圍組織病變造成其起搏和(或)沖動傳出障礙,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和臨床表現。起病隱襲,進展緩慢,從無癥狀到癥狀嚴重可長達5~10年或更長。臨床表現為腦、心、腎等臟器供血不足,特別是以腦供血不足的癥狀為主,如乏力、頭昏、眼花、失眠、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易激動等,也可有心悸、胸悶、胸痛、夜尿多、食欲減退等,上述癥狀可持續存在,也可間歇發作。

          三、過早搏動

          由異位起搏點提前發出沖動,引起心臟提前搏動,稱為過早搏動,簡稱早搏或期前收縮。根據過早搏動異位起搏點的不同,可分為房性、房室連接區性及室性三種,其中以室性最常見,房性次之,房室連接區性最少見。過早搏動每分鐘超過5-6次,稱為頻發過早搏動;心電圖上偶見早搏,則稱為偶發過早搏動;每隔1、2、3個正常搏動出現一次早搏者,稱為二聯律、三聯律、四聯律;每隔一個正常搏動而接連出現一次早搏的,稱為成對出現的過早搏動;出現在兩個正常竇性搏動之間的過早搏動,稱為插入性或間位性過早搏動。部分病人可無癥狀,多數病人有心悸或心跳暫停感,部分病人感喉部牽動或伴發短陣咳嗽。頻發早搏由于心排血量減少,可引起全身乏力、頭暈、暈厥等。

          四、陣發性心動過速

          三個或三個以上連續發生的過早搏動稱為陣發性心動過速。它的特點是陣發性,突然發作和突然停止,心率快速而心律規則或較規則,心率在160-220次/分左右。發作時常有心悸、精神不安、恐懼、心前區不適及頭頸部發脹、跳動感等。如發作時間較長,且心率在200次/分以上時,常可出現血壓下降、乏力、頭暈,甚至引起昏厥和心力衰竭。

          五、心房纖維顫動

          心房纖維顫動是僅次于過早搏動的常見的心律失常。心室率不快者,癥狀可不明顯;心室率較快者,可有心悸、胸悶、氣促、心前區不適、乏力、頭暈等癥狀。檢查時可有心音強弱不一,心跳節律不一,心跳次數與脈博次數不一。

          六、心室顫動

          心室各部分發生快速、微弱、無效而不協調的亂顫,稱為心室顫動。可使心室喪失排血功能,是最嚴重的心律失常。

          七、房室傳導阻滯

          房室傳導阻滯是指沖動從心房到心室的傳導過程發生障礙,使沖動部分地或全部不能通過。第一度多無自覺癥狀;第二度可有心悸、乏力、頭暈等;第三度有頭暈、乏力、胸悶、活動時氣促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昏厥或心力衰竭。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心律失常的病因都有哪些 
        心律失常這種病理現象在人群中廣泛存在,那么他究竟因何而起呢?是什么引發了心律失常呢,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都會有心律失常的癥狀呢?一、藥物作用如圭尼丁、洋地黃、氮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朔县| 新田县| 阿克陶县| 固原市| 都兰县| 泸西县| 无棣县| 宝丰县| 三台县| 霍邱县| 九龙坡区| 双峰县| 龙川县| 安徽省| 文成县| 无锡市| 横峰县| 黑河市| 禄劝| 嘉义县| 大关县| 瑞金市| 乌海市| 巫山县| 汶上县| 蒲城县| 烟台市| 东乡族自治县| 潞城市| 翁源县| 谢通门县| 汝城县| 甘肃省| 洮南市| 岚皋县| 永昌县| 满城县| 道真| 西城区| 河曲县|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