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是30-40歲女性的多發病,尤其是以往有常年的痛經病史,或有多次剖腹產病史的女性。由于異位的子宮內膜有著正常內膜的活性,因此其有一定的惡變率,以往這個惡變率在3%,近年來隨著腹腔鏡的引進,這個惡變率降低,目前只有1%。為了進一步的降低這個惡變率。不少的人選擇藥物治療,可以有患者反映子宮內膜異位癥服藥一個療程不見效怎么辦?
由于異位的子宮內膜有著正常內膜的活性,因此其有著增生、脫落的活性,可以正常的轉移、種植在身體的各處,如常見的卵巢、陰道內壁、宮頸、腹膜、盆腔內等,還有少見的異位在肺部、鼻腔以及大腦、眼睛等處。因此,及時的治療是很必要的,以免異位的病灶再次增生下去。
目前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藥物治療,主要是嘗試口服避孕藥、孕激素以及高雄性激素等。但是這些用藥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往往需要持續用藥3-6個月,而長期的用藥或導致肝功能出現異常,甚至是出現惡心、乳房脹痛甚至是間斷性出血等副作用。
更有不少的患者反映服藥后一個月還是不見效。這種情況臨床很多件,一是用藥周期沒有達到,以往的用藥周期往往需要3-6個月,一個月見效的在少數;其次,考慮是內膜異位的病灶比較深,藥物濃度沒有滲入進去,因此存在服藥一個月后還是不見效。
對于服藥一個月后還是不見效的患者,建議重新復查,看異位的內膜病灶是否有縮小的趨勢,若是有縮小的趨勢,可以繼續用藥下去;若是沒有縮小,反而出現增大的趨勢,建議及時的做腹腔鏡探查情況。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