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發病率最高的龜頭包皮疾病。患者幾乎都有包莖或包皮過長。在龜頭和過長的包皮之間,由于脫落的上皮細胞、腺體分泌和包皮垢桿菌形成一個溫熱、潮濕的細菌培養基,一旦細菌進入即可引起炎癥。
可分為以下幾類一、假上皮瘤樣包皮炎1、皮損為角化過度或浸潤肥厚,云母狀痂屑,患處彈性差,日久呈萎縮性改變。
2、組織病理改變角化過度呈假上皮瘤樣增生。真皮炎癥細胞浸潤。應注意局部清潔,避免各種刺激二、念珠菌性包皮炎1、皮損表現紅斑、丘疹或丘皰疹,繼而呈片狀糜爛,表面附著白色點狀乳酪狀分泌物,該分泌物易被刮除。
2、可為原發性,也可繼發于糖尿病或長期應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繳素治療后,患者配偶可有念珠菌性陰道炎。
3、局部分泌物取材真菌鏡檢和培養可見念珠菌。
三、淺表性包皮龜頭炎1、皮損為局部紅斑、腫脹、糜爛、滲出,嚴重時可出現水皰。
2、常由局部摩擦,包皮過長翻轉不良所致。外用藥物如避孕套過敏也可造成龜頭包皮急性炎癥。
3、此型應與固定性藥疹鑒別。后者有服藥史,皮損初起為圓形或橢圓形鮮紅色斑,以后變為紫紅斑,邊界清楚,逐漸滲出、糜爛或表淺潰瘍。
四、漿細胞性包皮炎1、發生在龜頭限局性浸潤性暗紅色斑,表面光滑有少許脫屑。
2、患者多為中老年人。
3、組織病理具有診斷價值特點為表皮增生,真皮內有大量漿細胞浸潤。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